第十二章古典理论与凯因斯模型.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古典理論與凱因斯模型 12.1 總體經濟學的發展 12.1.1 賽依法則 「賽依法則」提出「供給創造需求」,為古典經濟理論的基礎。 賽依法則的表示方法有三: 1. 以物物交換為基礎、2. 充分就業的保證以及3. 無多餘貨幣的社會。 12.1.2 華勒斯法則 「華勒斯法則」提供一個可有效簡化分析總體市場均衡的基礎,。 以貨幣市場與債券市場為例,當前者達到均衡時,後者亦必同樣達到均衡狀態。 12.1.1 賽依法則 賽依法則 (Say’s Law) 是根據法國經濟學家J.B. Say (1767-1832) 的看法而得名。其內涵常以一句話來表示,即︰「供給自創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其意義為:「生產出來的物品,自然可以找到買主,廠商不必擔心生產過多。」 賽依法則之表示 賽依法則 以物物交換為基礎,保證有多少供給即有多少需求 保證充分就業 社會中沒有閒置貨幣 (idle money) 古典理論的潛在問題 因其以「賽依法則」為基礎,對於需求面並沒有合理的考量,也沒有適當地討論失業、儲蓄等課題 因此當失業、需求不足等課題真正出現而且持續存在現實生活時,古典理論的基礎開始搖動,而給予凱因斯發揮的空間。 12.1.2 華勒斯法則 以法國經濟學家Leon Walras命名 如果整個經濟體系有N個市場,只要其中的 (N-1) 的市場已經達到均衡,則第N個市場也必定達到均衡的狀態。 透過此一法則,可讓多廠商生產多種商品的複雜經濟社會與單一商品的簡化世界,對於「均衡」具有相同定義,因此可大幅簡化分析模型的困難度。 12.2 古典模型的架構 12.2.1 貨幣功能與二分法 古典理論中,貨幣主要為「交易媒介」與「計價單位」,與實質的生產、購買無關,因此只會影響物價水準。 因此「名目面」與「實質面」兩者全然無關的概念,即為貨幣在古典模型中可以全然分離的「二分法」。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並不能增加經濟體系內產品及勞務的生產量,而只會造成價格等比例提高的效果,此即是貨幣的中立性 (neutrality),這也是古典學派,將總體經濟區分為「名目」與「實質」全然分離的二分法 (dichotomy) 的基礎。 12.2.2 古典學派的生產理論 古典學派的生產理論,係經由勞動市場而建立。 透過生產函數建立,建立勞動市場均衡,再導入貨幣條件,即構成物價水準與工資間的關係。 生產理論 - 勞動市場的均衡 勞動市場中廠商對於勞動雇用需求,係考量勞動的生產能力與實質工資兩個因素。 當勞動增加一單位投入時數所產生的產出價值高於所需給付的實質工資水準時,廠商則以增加勞動的雇用為有利。 因此廠商會以該勞動最後一單位投入所得到的產出水準,亦即是勞動邊際生產力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labor))是否等於支付的實質工資,以作為是否雇用該名勞動的準則。 勞動市場的供需 勞動需求曲線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下,勞動邊際生產力會隨著勞動人數的增加而呈現遞減,因此形成一負斜率的線,如圖12.1之Nd 所示。 勞動供給曲線 勞動供給者所願意提供的數量,則隨工資水準的上升而增加,因此而得一正斜率的曲線,如圖12.1之Ns。 均衡亦即勞動供需相等,而該雇用水準( Nf ),即稱為「充分就業 (full employment)」 。 圖12.1 勞動市場之均衡 在自由競爭與勞動參與充分自由下,實質工資可保證勞動市場的就業量均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 由充分就業條件,透過具邊際生產力遞減法則特性之生產函數,可對應出充分就業的產出水準,如圖12.2 。 若將貨幣代入經濟體系時,即可增加一個貨幣方程式?,MV=PY,以多解一個未知數,即物價水準。 一旦物價水準可以決定,則透過實質工資,貨幣工資亦可以同時決定。 圖12.2 生產函數與充分就業所得 貨幣與物價 圖12.3中, (a) 圖為勞力市場,(b) 圖為生產函數,兩者均是與貨幣供給無關的生產部門。(c) 圖是貨幣市場,(d) 圖則是名目工資與物價關係圖。 當充分就業量、總產出,貨幣流動速度不變不變,則物價水準之高低,完全受貨幣數量的影響 。 12.2.3 古典模型的建立 透過勞動市場、貨幣數量程式、以及資金市場條件,建立古典模型,分別解決勞動雇用量、工資、生產量、物價水準、儲蓄與投資水準與利率。 此一體系分別透過(12-1)至(12-8)八個方程式來表示。 古典模型的建立 第一部分是第 (12-1) 式至 (12-4) 式 四個方程式可獨立地解決勞力需要量、供給量、實質工資及生產量。 第二部分是第 (12-5) 式貨幣方程式 其功用在於決定物價水準,透過貨幣方程式加入後,該體系即可用以解答就業量、實質工資、生產量及物價水準的問題。 最後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