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ppt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四单元 教学设计 单元编排关键词:名人 单元主题:闪光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单元意图:探寻名人的足迹,学习名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 单元重点: 1、探索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人格与精神。 2、结合文章的背景,深入文章语言和人物的内心探究人物的思想。 3、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的价值,影响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单元教学方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第三单元备课说明 十一、邓稼先 教学设计一 一、导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二、整体感知: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并初步感知富含感情的叙事语言。 三、合作探究: 1、如果邓稼先有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他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为什么? 2、他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你能找出支持你看法的理由吗? 3、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体会作者流露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邓稼先给我的启示 五、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资料,列出几个小主题:如中国核弹发展纪事、两弹功臣事迹汇报、邓稼先事迹展览等。 方法:课堂讨论或小报 教学设计二 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课堂讨论你觉得邓稼先身上的核心精神品质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你觉得邓稼先是否配做一个“大写的人”。 四、自主体验: 从邓稼先不为人所知的事迹中,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以“邓稼先背后的冷思考”为题,面对当今的经济大潮,与社会老师共同合作,写一篇小论文,优秀作业进行展览,或汇编成册。 十一、邓稼先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激趣导入:出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引用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的对闻一多先生的重要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富有激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朗读心得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三、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2、归纳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四、品读赏析,互动质疑: 1、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读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作业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二、 教学建议: 一、本文的内容和结构比较清楚,所以教学时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 二、语言的品味和探究可以采用范例教学法。 如: 闻一多先生的的精神品质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探钻,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中的“探钻”一词表现出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求学治学态度。你能在文中再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说明吗? 三、通过学生的探究,再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归类。 1、用语富有表现力,“探钻”就是一例 2、语言典雅类,一些成语、对偶句的使用 3、短句的使用,一气呵成,富有气势。如动人心,鼓壮志… 4、描写形象类(结合可后练习三、2)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十三、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导入:用心聆听《命运交响曲》,你听到了什么? 二、整体感悟: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记叙了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一句话评价: 贝多芬是一个 人。(常人 超人 伟人) 2、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和怎样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么样的灵魂? 四、拓展延伸 (一)人物速写:猜猜他(她)是谁 以班级人物为原型,学习本文的外貌描写,塑造一个人物。 (二)体验感悟 1、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2、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教学设计一、 五、走近大师: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六、作业: 1、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2、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