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生命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语生命动力学.ppt

1993年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科所进行的大规模的调研,初步摸清了“学习困难”的类型与成因。调查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动力型”困难的学生最多,竟占58.28%。武汉大学“社会对写作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写作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01-2002年选择武汉大学等四所高校文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写作障碍”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学生,在所有直接影响自己写作兴趣的因素中,选择缺乏写作的动力和激情者最多,高达72%。在同学们根据个人情况填写的写作的最大障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名依次是:写作动力、阅历经验、语言组织。 美国著名哲学家弗洛姆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中,研究了马克思与弗洛伊德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共同点,指出“他们都是运用动力学和辨证的方法来研究现实的”。“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结构,这个结构具有各种不同的、矛盾着的,然而却又是可以被认识的力量。对这些力量的认识能使人们了解过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预测未来——这种预测并不是指将来必然会发生的事件,而是指人们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所必须作出的选择。弗洛伊德则发现,人作为一个精神实体,是许多力的一种结构,其中有好些力还是矛盾着的,且充满着能量。科学的任务就是要认识这些力量的本质、强度和方向,以便了解过去,预先对未来作出选择。只有当这些力的给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人才有可能发生变化。此外,真正的变化是指给定结构中的能量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需要对这些力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也需要作巨大的努力和具有坚强的意志。” 一、古代言语动机论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王充《论衡·对作篇》)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论衡·自纪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已将采史官之实录,辨世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日定乎!(曹植:《与杨德祖书》)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刘勰《文心雕龙》)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韩昌黎文集·送孟东野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白居易集·与元九书》) 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迂书》) 小结 (一)能实现人生抱负,使人精神永在、生命不朽; (二)是管理国家的大事业,文能鼓动天下,写作能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 (三)是发泄愤懑之气; (四)是因不平而鸣; (五)文章关教化; (六)写作为求真; (七)文以明道、载道; (八)是敲门砖,可因文而发迹。 二、现当代言语动机论 从我生下来起,并没有人命令我写小说。我到法国是为了学一门学问。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会在巴黎开始写什么小说,结果两年中什么也没有学会,回国后却找到了一样职业:写作。家里的人又再三叮嘱要我走他们安排的路,可是我偏偏走了没有人给我安排的那一条。(巴金) 1934年我从北平回上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