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003版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人际交往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剂 如前所述,人际交往是人们彼此间心理、情感上的联系,由此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们保持愉快的心境,控制冲突,消除和化解矛盾,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本节主要探讨: 为什么会存在人际交往活动? 导致人们进行交往的动机是什么?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人际交往现象的出现,有其生物学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一、人际交往的生物学基础 从生物学角度研究表明: 人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动物界所存在的个体对同伴的依恋、依附、合群、印刻现象从自然性的角度为人的交往活动准备了前提条件。 具体支撑观点如下: (一)“印刻”理论 著名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组鹅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母鹅自己孵化,这部分小鹅出壳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是母鹅。根据常识,这部分小鹅会跟随母鹅,同它保持亲近和依恋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另一部分鹅蛋是人工卵化的,小鹅出壳后所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是实验者本人。这部分小鹅便把实验者当成母鹅,紧紧追随,把研究者当成母亲来亲近和依恋。这种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早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被称为“印刻”。通过印刻而形成的依附行为,对有机体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人类的生物发展水平虽然比动物要高得多,但人类也有同“印刻”相类似的过程。 如: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自幼与狼、熊等动物生活在一起的狼孩、熊孩,他们都对其伴生动物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而逃避人类。 此外,人类的婴儿也会在“敏感期”出现对母亲的依恋。 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正是在这种最初的依恋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本能”理论 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赖是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集的方式活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集群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 总之,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二、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即社会心理需要基础) (一)需要层次理论 最著名的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如下: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爱和归属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1 2 3 4 5 1.生理需要指人们在衣、食、住所等方面的需要。这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人们生活中要求有安全感、稳定感,包括人身的安全、生活的稳定、防御灾难、对周围的事物有所了解、未来有所保障等。也是人在生活中非常强烈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是社会性动物,希望生活在群体之中,希望被他人接纳,得到他人的关心、热爱、理解、信任和支持,希望得到异性的爱。 4.尊重的需要:这一需要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前者包括个体对自信、成就、独立、个人力量、自我价值的需求。后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承认、接纳、注意、名誉、赞赏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真正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和社会所期望的人。这是人的最高层次、最有意义的需要,也是最难满足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既有物质性的需要,也有精神性的需要。但无论什么性质的需要,都是社会性的,都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实现的。 (二)人际交往需求理论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了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被称为人际交往需求理论。 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人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这一需求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喜爱、亲密、友善、热心等,而与此相反的行为则是憎恨、冷淡、厌恶、孤独等。 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每个人都是社会性的,其生存离不开他人,故会产生与人交往,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这一需求所形成的行为特征是沟通、交往、相容、参与、协同等,而相反的行为则是孤立、退缩、排斥、疏离等。 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力,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每个人都追求自我价值,希望得到尊重,故会产生控制的欲望。这一需求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运用权力、权威去控制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控制,相反的行为是抗拒权威、忽视秩序、逃避责任、追求自我。 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需要。 总结: 总的来说,人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动物界所存在的依恋、印刻现象从自然性的角度为人的交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