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常数项级数审敛法.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1.2 常数项级数审敛法 在级数的研究中, 一个重要问题是判定级数的敛散性. 如果级数是收敛的, 则可根据其收敛的性质, 研究它所满足的运算性质, 并设法求出它的和或和的近似值, 但是除了少数几类特殊的级数, 在一般情况下, 直接考察级数的部分和是否有极限是很困难的, 因而直接由定义来判定级数的敛散性往往不可行, 这就要借助一些间接的方法来判定级数的敛散性, 这些方法称为级数的审敛法. 常数项级数将分正项级数和任意项级数来讨论. 而正项级数在常数项级数中有特殊的地位. 一、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这种级数非常重要, 以后会看到许多级数的敛散性判定问题都可归结为正项级数的审敛性问题. 2.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 对于正项级数 即, 正项级数的部分和数列{ sn }为单调增加数列. 中的各项均有un?0, 则称这 1.定义: 如果级数 种级数为正项级数. 由于un?0, 则其部分和数列{ sn }满足: 定理: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部分和数列{ sn }有界. 即, 部分和数列{ sn }有界. un ? vn (n=1, 2, ···). 若 收敛, 则 收敛; 反之, 若 发散, 则 发散. 为两个正项级数, 且 设 3.比较审敛法: 证明: (1) 设 由于un ? vn (n=1, 2, ···). 则 所以 收敛. (2) 由于 sn→?(n→?), 且un ? vn (n=1, 2, ···). 则?n ? sn→? (n→?), 即{?n }不是有界数列, 所以 发散. 证毕. 比较审敛法的不便: 须有参考级数. 当n?N时, 有un ? kvn. 若 推论: 为两个正项级数, 若存在N0, 设 收敛, 则 若 发散, 则 发散. 收敛; 反之, 解: 当 p?1 时, n p? n , 所以 例1: 讨论 p-级数 的收敛性(p0). 则由调和级数 的发散性知: p-级数发散. 当 p1 时, 由图可知 即{ sn }有界, 则 p-级数收敛. 重要参考级数: 等比级数, p - 级数, 调和级数. 证明: 因为 例2: 证明级数 是发散的. 而级数 发散, 所以级数 发散. 比较审敛法是一基本方法, 虽然有用, 但应用起来却有许多不便. 因为它需要建立定理所要求的不等式,而这种不等式常常不易建立, 为此介绍在应用上更为方便的极限形式的比较审敛法. 4. 比较审敛法的极限形式: 为两个正项级数, 如果 设 则: (1) 当 0 l +? 时, 二级数有相同的敛散性; (2) 当 l = 0 时, 若 收敛, 则 收敛; (3) 当 l =+? 时, 若 发散, 则 发散; 证明(1): 由 对于 ?N0, 由比较审敛法的推论, 得证. 当nN时, 有 即 证明(2): 由 对于?=1, ?N0, 当nN时, 有 即0 un vn, 收敛时 收敛. 故当 证明(3): 由 则 类似(2)的证明有: 0 vn un, 发散时 发散. 故当 例3: 判定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1) (2) 解(1): 由于 所以级数 发散. 解(2): 由于 因级数 收敛, 收敛. 故级数 6. 比值审敛法(达朗贝尔D’Alembert判别法): 为正项级数, 如果 设 则当?1时级数收敛; 当?1时级数发散; 当?=1时失效. 证明: 当?为有限数时, 对?? 0, ?N0, 当nN时, 有 即 当?1时, 取 ? 1– ? , 使得 r = ? +? 1, uN+2r uN+1, uN+3r uN+2 r 2uN+1, ···, uN+m r m–1uN+1, ··· 而级数 收敛, 收敛. 则级数 故原级数收敛. 当? 1时, 取 ? ? –1, 使得 r = ? – ? 1, 当nN时, 故数列{ un }严格单调增加的, 所以有 故原级数发散. 当?=1时, 比值审敛法失效: 例如级数 和 两者使用比值审敛法的极 限值都有? =1, 但前者发散后者收敛. un+1 run un,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后项比前项的极限必须存在或为?, 否则无法判定. 比值审敛法的优点: 不必寻找参考级数, 直接从级数本身的构成——即通项(后项比前项的极限)来判定其敛散性. 例如: 所以, 级数 收敛. 不存在, 无法判定. 但 例4: 判别下列级数的收敛性: (2) 由于 解: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