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ppt

874-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 高同春 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我国水稻病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水稻病害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全国水稻病害如不加防治,平均每年减产稻谷可达300亿公斤 即使在现有防治水平之下,平均每年损失仍可达200亿公斤 水稻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防治和栽培管理 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是水稻病害综合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病害大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更是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防治手段。 一、稻瘟病 稻瘟病(Magraporthe grisea)是目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 我国几乎所有水稻栽培地区都有该病害的发生, 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我国稻瘟病的发生 以湖北武陵山区最重,不是抗病品种基本上是颗粒无收 其次是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山区,也是常年流行区, 在这些地区,水稻抽穗期多阴雨,温度适中,雾气缭绕,结露时间长,非常适合稻瘟病的发生,常造成大面积的流行 。 再次就是华南地区,由于温度较高,发生相对较轻,但是山区还是较重 华东和东北地区发生较轻,只是有些年份在山区局部流行 :如江西的井冈山、安徽的黄山、大别山、浙江的天目山;非山地区只是有些年份某些高感品种发生较重,但面积也不是很大,如安徽的沿淮流域。 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为种植抗病品种,及时处理病稻草;配方施肥,采浅水分蘖,移苗晒田等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 稻瘟病发生后,化学防治是唯一手段。 有机磷类杀菌剂和稻瘟灵由于田间已产生抗药性,效果不稳定,大发生时很难控制病害。 属于间接作用的药剂三环唑保护作用较好,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防效较以前有所下降。 三唑类药剂已成为防治稻瘟病的重要药剂,如生产上的爱苗、翠苗等都是以三唑类为主的混配剂,除防治稻瘟病外,对穗期病害如稻曲病、叶尖枯病、纹枯病、早衰都有较好的效果。 氰菌胺,稻瘟酰胺,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氰菌胺系由日本农药公司与巴斯夫公司(原美国氰胺公司)在1995年共同开发成功的内吸传导型稻瘟病防治药剂。最早由原氰胺公司所发明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在叶面和水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包括叶瘟和穂颈瘟。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和咪鲜胺是较新的药剂,目前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最好,但都有一定的缺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易产生抗药性,咪鲜胺易光解。 因此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不宜使用多次,而咪酰胺应该在傍晚使用。 这两类药剂宜与三唑类药剂混用,效果更好。 二、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发生历史悠久,各稻区均有发生,尤以长江流域及以南方稻区发生普遍而严重,不论是发生面积、发生比例还是危害损失,都是各种病害之首。 2010年全国水稻纹枯病发生近20000万亩。损失稻谷巨大,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40%~50%,严重威胁着水稻的高产稳产。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药剂 目前登记上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剂有: 生物制剂:井冈霉素、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 苯并咪唑类:甲基硫菌灵、多菌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肟菌酯 甾醇合成抑制剂: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百菌清、咪鲜胺,等等 噻唑酰胺类:噻呋酰胺 本单位近年来主要研究了纹枯病的配方选药及桶混技术研究 : 三、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在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发生重,但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水稻品种以及其后等变化,该病在安徽发病较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目前在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发病较重。(安徽老百姓称之为“红叶病”) 白叶枯病在安徽凤阳县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一年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发病高峰期在7月底至8月上旬,后由于气温高病害趋于平稳,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又有一发病高峰。 近几年白叶枯病轻发,可能是病菌越冬存活率低造成。因为通过抗病性鉴定,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有60%左右是感病的。白叶枯病菌通过病谷、病草、稻桩越冬,也可以通过杂草越冬。最近十几年来,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变革就是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可能杀死了该病的越冬寄主杂草,这可能是该病轻发的原因。 细菌性条斑病是安徽省的检疫性病害,但是最近几年在某些地区如望江县和凤阳县常有发生。 主要原因:最近几年稻种的频繁调动,从而引起病原菌的远距离传播,使当地致病菌小种发生变化,或从无病到有病,从偶发到常发; 品种的抗病性低,肥水水平的提高,药剂防治品种单一,是引起该两种病害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该两种病害特性相近,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登记上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杀菌剂有:噻枯唑、农用硫酸链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玉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