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3工程地质.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工程地质 3.1 工程概况 甘肃瓜州北大桥第三风电场200MW工程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酒泉地区瓜州县城东北约30km以远的区域,东经96°15′25″~96°18′15″、北纬40°40′25″~40°44′40″之间。场址区位于著名的“河西走廊”西端,地形为较为平坦的戈壁滩地。场址东西宽约4km,南北长8km,面积约32km2。场址区西部边缘与北大桥第二风电场相邻,北距陇海铁路约1km,交通较为方便。 风电场计划安装134台单机容量为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200MW。场内设置一个监控中心,并与北大桥第二风电场和龙源瓜州300MW风电场合建一座330kV升压变电所。 根据甘肃瓜州北大桥第三风电场200MW工程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勘测大纲的要求,西北院工程勘察部于2008年5月下旬开展了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6月~7月完成了地质勘察的外业工作、内业整理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具体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3.1。 表3.1           勘察完成工作量 项   目 单 位 总 计 备 注 勘 探 岩芯钻探 m/孔 137/12 坑槽 m3 400 取 样 砂砾石样 组 19 现场试验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m - 标准贯入试验 次 60 室内试验 土工常规试验 组 19 易熔盐试验 组 12 工 程 地 质 收集区域及场址区有关地质资料 套 1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1:50000) km2 40 地质平、剖面图绘制 km 16 勘探、试验等资料整理、分析 份 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 份 1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处河西走廊西段,南依祁连山山系,北邻北山。祁连山一般海拔3000m~4000m,山势总体走向为NWW~SEE,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北山山系总体走向近东西向,测区东北方向为北山山系的马鬃山,为一中低山地和丘陵区,呈近EW或NW向伸展。疏勒河沿祁连山山系北侧与北山山系南侧的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前缘交汇处由东向西流过,地貌上属安(西)敦(煌)盆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疏勒河河床为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风电场场址位于疏勒河右岸(北岸),属北山山系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戈壁滩地貌,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海拔高程从北山山系的2500m降至疏勒河床的1160m,戈壁滩地地势开阔,地形较平缓。疏勒河两侧的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戈壁滩地上,发育有大小不一的冲沟。 3.2.2 地层岩性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动,工程区地层岩性以新生代沉降为主。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前震旦系:岩性较复杂,主要由片麻岩、片岩、碳酸盐岩、混合岩及火山岩组成,主要出露于测区南部的火焰山、截山、东巴兔山、青山、沙山等地,地层呈北东东向和东西向展布。 侏罗系:岩性主要由角砾岩、砂砾岩、泥质砂岩、杏仁状玄武岩、炭质页岩夹粗砂岩及煤层组成。其下部与前震旦系或海西旋迴花岗岩,上部与上第三系疏勒河组,皆呈断层接触。主要分布于火焰山北麓芦草沟东侧及瓜州口附近。 上第三系上新统:岩性主要由青灰色、微红色钙质粘土夹砂砾岩透镜体、浅褐黄色砂砾岩、砂岩及泥岩组成,在疏勒河断陷中广泛发育。其上部为第四系覆盖,下部与前震旦系或侏罗系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在沙山北坡多有出露。 第四系: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主要由冲积、洪积、风积等形成的砾石、砂砾石、细砂、亚砂土、亚粘土、次生黄土和部分砾岩、砂砾岩组成。其中: 下更新统(Q1pl):零星出露于芦草沟西部、东巴兔山南及沙山北坡,分布面积很小。本组由一套洪积的砾岩及砂岩组成,与下伏上新统疏勒河组或更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中更新统(Q2pl):分布于火焰山、东巴兔山及沙山南、北麓,构成山前洪积扇,瓜州一带亦有沉积。根据地表及钻孔资料,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层,下部主要由微红、淡黄、灰黄或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含砾亚粘土等组成(可能为冰水相沉积),最大厚度78m ,在瓜州一带有所分布。上部主要由砾石及砂砾岩组成,泥质胶结,磨园度好,分选性中等,厚50m~60m,构成山前洪积扇及五、六级阶地。 构成北戈壁(包括测区)、一百四戈壁、南戈壁及山前的洪积扇的上更新统(Q3pl)地层,在地貌组成由山麓向平原倾斜的洪积平原,在河谷两侧,则构成三、四级阶地,岩性主要由砂砾石夹亚砂土及含砾粘土透镜体组成,地表以砾石、碎石及细砂为主,具交错层理,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硅质灰岩、硬砂岩、辉绿岩及安山岩等。砾石为次浑园状,分选性差,粒径多在2 cm~5cm,个别可达7 cm~8cm。砾石表面经氧化作用,常呈黑色。厚度一般30m~40m,据钻孔资料最厚可达80余米。地层下部细,上部粗,反映盆地逐渐缩小的过程。 全新统(Q4)地层主要分布于瓜州、西沙

文档评论(0)

4187883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