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ppt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同时废止。 暂无强制性条文 相 关 研 究 专 题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 沥青路面透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 超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试验标准(GTM对比) SUPERPAVE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标准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等 另外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开设了相关的研究专题。 本次修订全面总结了我国10余年来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充分参考了国外的经验和最新成果,吸收了国内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本规范是在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合并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并充分吸收了各专题的研究成果,汇总、修订而成的。 新规范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例如: (1)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道路沥青标准和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提出了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及交通情况(公路等级)选择沥青标号的方法。 (2)强调了几个与早期病害有关的措施,如防治层间污染、保证合理施工工期等。 (3)在材料部分全面修订了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局部修订了集料技术要求。 (4)针对改性沥青和SMA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进行了补充完善。 (5)明确了三层矿料级配范围的意义,提出了规范矿料级配范围和调整矿料级配范围的原则。 (6)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调整了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没计方法及设计指标、标准,修订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统一了空隙率等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 (7)修订并补充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增加了渗水性检验指标。 (8)调整了不同粒径混合料的适宜压实层厚度,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种类、规格;明确施工期间需要对设计结构、使用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予以确认。 (9)在施工工艺部分,主要修订了对拌和厂的要求,提出了过程控制、总量检验的方法,增加了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强调了摊铺宽度限制和加强轮胎压路机压实等内容,同时强调了在冬季施工及雨季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10)修改了透层、粘层、封层的内容,将封层部分移入表面处治一章中,并增补了有关稀浆封层、微表处等新型结构的内容。 (11)提出了对钢桥面铺装的基本要求。 (12)修订了施工质量检验指标、频度、方法,增补了密水性(渗水系数)要求,强调压实度检验主要是工艺控制。 3 基层 基层型式多种多样 柔性 半刚性 刚性 混合式 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等级道路 石油沥青企业标准 关于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针对三类改性沥青的不同特点,选择代表性的试验指标作为重点评价指标。 SBS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所以采用软化点、5℃低温延度、回弹率作为主要指标。离析是一个量化的控制指标。 SBR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较好,所以以5℃低温延度作为主要指标。另外粘韧性试验对评价SBR改性沥青特别有价值。 EVA及PE改性沥青的特点是高温性能改善明显,以软化点作为主要指标。离析是一个量化的控制指标。由于PE不溶于三氯乙烯,对溶解度不要求。 关于粗集料的磨光值等抗滑性能的要求是按照“高速公路抗滑性能指标的研究”的课题成果提出的。由于冲击值与磨光值有较好的相关性,通常可以不要求。 粗集料棱角性 坚固性 细集料棱角性 4.11 纤维稳定剂 吸油率指标有变化 筛分析指标已删除 5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关于公称最大粒径和最大粒径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 密级配2.5~3倍,嵌挤型2~2.5倍 粘温曲线确定拌和与压实温度,施工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10~20℃ 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密级配命名和粗、细级配区分:关键筛孔 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3-1~5.3.3-4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时,应按本规范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 综合考虑公路等级、气候分区、交通量水平和所处层位的影响 由设计空隙率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h2000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