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知识(七年级综合性学习 )1.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雪洋 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 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 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七、家乡的戏曲(襄阳) * * 制作人:张雪洋 QQ:1446762491 一、开场白 二、主题标语 三、活动形式 四、戏曲知识 五、了解戏曲 六、欣赏中国戏曲 七、家乡的戏曲(襄阳 花鼓戏) 八、戏曲知识竞赛 九、活动结束语(谈谈收获和感受)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的步骤 上页 下页 一、开场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上页 下页 二、主题标语 上页 下页 三、活动形式 ①举办一次戏曲知识竞赛 ②办一期关于戏曲知识黑板报 ③办一期关于戏曲知识手抄报 ④举办一次戏曲大赛 上页 下页 四、戏曲知识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老生(须生)、 小生 、武生 、 娃娃生。 旦:正旦、 花旦 闺门旦、 武旦、 老旦、 彩旦(摇旦)。 净:唱工花脸 、做工花脸 丑:小花脸 上页 下页 制作人:张雪洋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徵人物性格。 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 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 无固定谱式。 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 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 上页 下页 五、了解戏曲 上页 下页 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 特色: 上页 下页 猴王、妖怪 神秘 金、银脸 典韦、曹操 凶诈 黄、白脸 窦尔敦 草莽英雄 蓝、绿脸 包拯、张飞 猛智 黑脸 关羽 忠勇 红脸 人物举例 对应性格 脸谱颜色 脸谱含义 上页 下页 豫剧《花木兰》选段 六、欣赏中国戏曲 上页 下页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上页 下页 襄阳花鼓戏,曾在襄樊地区广为流行,影响至湖北省的房县、郧阳、远安、兴山,最远达到陕南、豫南等地,它最初被称为“地花鼓”、“花鼓子”,因该剧种曾受歧视遭禁演,艺人们只能躲在山野乡间里演出,故又有“躲躲戏”之称。 襄阳花鼓戏原本不是襄樊境内花鼓戏的惟一称谓。在1980年以前,虽然剧目基本相同,唱腔大同小异,曲牌的名称一样,但襄阳花鼓戏因行政区划不同而称谓不同,在宜城则被称之为“宜城花鼓”,在襄阳则被称之为“襄阳花鼓”,在枣阳则被称之为“枣阳花鼓”,如此等等。1980年,原襄阳地区文化局在地方戏普查的基础上,为整合襄阳地区地方戏剧资源,扩大襄阳花鼓戏对外影响,遂统一定名为襄阳花鼓戏。 上页 下页 八、戏曲知识竞赛 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也叫昆曲)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