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项目桩基检测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大楼项目桩基检测方案 工程地点: 审 定 人: 审 核 人 项目负责人: 2012年2月17日 公司管理方针: 质量第一、安全至上;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 客观公正、服务社会; 持续改进、争创一流。 公司管理目标: 1、产品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5%; 2、每年创市级优秀工程2~3项; 3、顾客满意率>95%; 4、不发生质量、环境、安全的重大投诉或处罚事件; 5、污水排放符合DB31/199-1997 二类二级标准要求; 6、作业噪声排放符合GB12523-1990标准要求; 7、固体及危险废弃物处置受控100%; 8、电、水、办公用纸等消耗同比下降1%; 9、火灾事故发生0起; 10、次责及以上责任重大交通事故0起; 11、重伤、死亡事故0起;轻伤不超过3起; 12、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0起。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第二章:低应变动测 第三章:技术质量目标及控制措施 第四章:施工安全、健康目标及措施 第五章:制保证措施 附: 桩位图一 序 言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建设单位: 桩长 (m) 桩顶绝对标高(m) 桩端 持力层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kN) 拟定最大试验荷载(kN) 桩数(根) 工作量(根) 静载荷 试验 低应变动测 试桩 PHC-500AB 125-42 51.0 4.65 ⑦1 2400 5200 3 3 3 工程桩 42.0 -4.35 / / 158 / 63 三、测试工作量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3根(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J10287-2003),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低应变动测: 63根(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J10287-2003),管桩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10根。) 第一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测试目的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试验的技术要求 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J10287-2003) 及《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J11595-2010)执 严格控制接桩处的焊接质量,沉桩后保证桩身结构。采用反力小于1.2倍 加载由高压油泵及与其连接的千斤顶实施,荷载值由荷重传感器和称重显示仪连接显示。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进行过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 在试桩桩顶对称安装四只位移计。用RS-JYB静载荷分析仪,控制加载、卸载过程及测读试桩沉降量。RS-JYB仪器见下图。 试验基准梁采用两根具有足够刚度的小型工字梁,一端固定,一端可沿梁方向水平移动;基准桩中心与试桩中心距离大于4倍桩径且大于2m。 加、卸载分级 加载分级如下:按最大加载量的1/10进行分级加载,第一级取2倍的加载级差,逐级等量加载。具体分级暂如下: 荷载分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加载量(kN) 1040 1560 2080 2600 3120 3640 4160 4680 5200 卸载:达到终止加载条件后,开始分级卸载。卸载级差为加载级差的二倍。 观测时间 采用速荷载维持法,测读时间如下: 加载时第一小时内按5、15、30、45、60分钟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直至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按5、15、30、60分钟测读四次。卸载至零时,测读残余沉降量为三小时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小时沉降量不超过0.1mm,且连续出现两次 第二章:低应变动测 测试目的 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技术依据 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J10287-2003)执。 方法与技术 采用弹性波反射法进行测试。本方法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当桩顶受到一冲击力后,其应力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形态、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性,达到测试桩身质量的目的。现场测试时,把传感器固定在桩面上,用一特制力锤敲击桩面,由传感器接收信号,送PIT桩身完整性测试系统进行实时记录及分析处理,最后由打印机进行打印。 测试数据分析处理 对实测的时域曲线分析处理,研究弹性波沿桩身传播这个物理过程,可得到: 弹性波在桩身中传播的平均速度; 判断桩身中的缺陷性状和位置。 在计算中使用的公式有: 弹性波平均速度: 桩身中的缺陷位置: 式中: L──设计桩长(m) △t──弹性波从桩顶传播到桩端,然后反射到桩顶所需时间(s) L'──缺陷位置(m)(从桩顶起算向下的位置) △t'──弹性波从桩顶传播到缺陷处再反射至桩顶所

文档评论(0)

晓风迷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