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 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 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 “水 旱从人”的 “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 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 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 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 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 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 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 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 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 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 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 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 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 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 取名 “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 “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 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 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 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 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 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 “飞 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 “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 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 水利专有他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 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 鱼嘴分水工程 1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 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 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 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鱼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 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 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 在二王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鱼嘴这一天然 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 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 %的流量白白浪费, 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整就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1974 年, 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制闸,代替过去临时杩搓工程,截 流排洪,更加灵活可靠。 “飞沙堰”溢洪道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文档大赢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5234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