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上册5--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导学案.doc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上册5--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教学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 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轮船、铁路与电报业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 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自强’到‘求富’” 、“状元实业家”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可重点介绍。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课本 “自强”到“求富”一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 人物 中央官员 地方官员 主张 时间 目的 早期 后期 口号 行动 表现 洋务运动 评价 仔细阅读课本第31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原因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作用 1872年 李鸿章 上海 电报局 李鸿章 天津 1893年 唐胥铁路 唐山 仔细阅读课本第32—33页第三、四目内容,讲一讲张謇和詹天佑的故事。 自学疑点: 二.授课过程 合作交流 1.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命运,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怎样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归纳整理你能不用表格列一列本课的知识结构吗?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创办汉阳铁厂 3.清期统治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D.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5.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6.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 7.“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他”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张謇 D.候德榜 8.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 A.京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D.京津铁路 9.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课后反思】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主备人:张晓露 杨志瑞 审核人:李彬彬 【教学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课本35页第一目内容,完成1—2问题: 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 2.上书是否达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教材第36页“警世洪钟《天演论》”,回答第3题: 3.《天演论》为什么被称为警示洪钟? 阅读教材第37—38页内容,回答4—5题: 4.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发布哪些变法诏令? 5.这场维新变法的结局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学疑点: 二.授课过程 合作交流 1.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也有人认为 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