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間詞話》十則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王國維及著名的文學評論作品《人間詞語》。 2.學習王國維的詩歌鑒賞理論,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領會王國維“境界說”中“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的區別與聯繫。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釋題,導入新課 詞話,即評論詞的內容、形式或記載詞的作者事蹟的書。由回顧“古之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導入新課。 二、知人論世 1、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清華研究院開創之初的“四大導師”之一。22歲前,在家鄉接受傳統教育,卻不喜歡科場詩文,科舉考試時,“不終場而歸”。1898年後,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學,希望借助西方哲學來解決現實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國維完成了《紅樓夢評論》。1908年,開始連載《人間詞話》。1912年,完成《宋元戲曲史》。辛亥革命後,政治態度日趨倒退。1923年,他欣然“應詔”北上,擔任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軍進逼北京,王國維留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書,投頤和園的昆明湖自盡。 2、《人間詞話》,王國維文藝哲學成熟的代表作。該書沿用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的形式,將西方的康德、叔本華、尼采的美學觀念和中國固有的詩、詞、曲創作的豐富材料組合,興之所至,隨感而發,形成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 上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觀點新穎、立論精闢的劃時代論著。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三、學生自讀課文,概括課文所選的十則,涉及到幾個方面的內容? 三方面:①總綱,提出“境界”說,概括境界的意義。 ②—⑥從不同角度論述“境界”問題。 ⑦—⑩談詩人的思想和藝術修養。 四、齊讀第一則,注意理解內容。 問: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義?本則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產生名句;開宗明義,全文總綱 。 第一則為總綱,冠於全書之首,作者開宗明義提出“境界”說,並高度概括境界的意義。作者以“境界”來論詞的格調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則有“高格”,才能產生名句,並論及五代、北宋詞高標獨絕的緣由。可見在王國維心中,“境界”高於一切,在藝術創作中起決定作用。 五、齊讀第二至六則,聯繫注釋,理解內容。 師:既然作者認為“境界”在藝術創造中起決定作用,那麼,什麼是“境界”呢? 2—6則,作者從不同角度來論述“境界”問題。 1、第二則從什麼角度談“造境”“寫境”的?二者有何區別於聯繫? 明確:從創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虛構之境”,“寫境”是寫實之境,二者相互滲透,意即藝術境界既要描寫自然又要表現理想,是理想與寫實(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統一。 第二則從創作方法角度談“造境”與“寫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出“造境”與“寫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藝術創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觀“理想”虛構而成,離現實較遠;“寫境”則是由寫實家按其客觀“自然”描寫而成,貼近於現實。“造境”即是“虛構之境”,“寫境”即是寫實之境。由於兩種創作方法的不同,而造成兩種不同的境界,文藝就分成了理想與寫實兩大派。二是進一步分析了兩派的聯繫和滲透。指出“造境”並非是胡編亂造,而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植根於客觀世界;“寫境”並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須用審美理想對生活加以提煉、改造。實質上強調了藝術境界既要描寫自然又要表現理想,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這一觀點與我國傳統的“虛實”論有關,並受到西方美學觀的影響,較為精闢地論述了“寫實”與“理想”兩派(即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派)的特點、區別和聯繫。 2、第三、四則談論什麼問題?第三則闡述了幾層意思? 明確:從主客體關係的角度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三層,例舉什麼是“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二者的觀物方式,二者的創造有難易之別。 3、討論思考:怎麼體會“淚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 怎麼體會“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無我之境”? “淚眼”句:無限傷春。古代女子常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淚眼問花,花兒也飛去。有情之人,無情之物都報以冷漠。反映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女子無人同情的悵然若失之態,所以移情到景上。 “可堪”句:貶滴之後,逢春寒,感孤獨,聽杜鵑悲鳴,見夕陽西下。淒厲的氣氛,“可堪”二字刻畫詩人自我形象。移謫居之恨到淒厲之景上。 “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寫景,實際上陶淵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閒適之情融化於景中,隱藏其下。元好問的離別之情也融於景中。 第三、四則從主客體關係角度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作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