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汪磊 教材:刘艳华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十一章: 一、历史发展篇:包括六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实施和发展的特点。 二、历史专题篇:包括三章的内容,有女子教育与幼儿师资、儿童游戏、育儿民俗研究三个专题。 三、历史人物篇:包括两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主要包括三节的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什么是教育? 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与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活动。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教育。 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指派专人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学前儿童施加影响的过程。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的原始社会经过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万年前~5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是教育的起源时期。 第二阶段:5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其中母系氏族时期是教育的发展阶段,在父系氏族公社末期出现了教育机构的萌芽 三种主要的教育起源论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教育产生的基础是生存竞争。 2.心理起源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育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的宗教教育 4)原始的艺术教育 5)军事训练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一)原始社会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庠,是学校的萌芽和雏形阶段。 “虞氏之学名庠”—《三礼义宗》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礼记·明堂位》 “庠者养也”—孟子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性质 2.教育内容 3.师资 4.教育机构 5.教育手段 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生产生活经验教育 没有专职人员,长者为师 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场所,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礼记·内则》记载的是西周王宫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 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的教育、初步的礼仪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授,男女有别的教育等方面。 二、奴隶社会早期教育中的宫廷教育 (一)宫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宫廷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 宫廷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巩固政治统治与加强早期教育两方面的意义。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1.保傅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傅、保官职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的制度。宫廷专门在贵族和官僚大臣中选出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等方面进行训练,这些人称为师、傅、保。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师”的地位最高,“傅”、“保”次之。 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他们是副官,时常陪伴太子左右,辅助三公影响和指导太子。 保傅制度的一些主要特点: 1)分工明确:《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 2)内容全面:保傅之教,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文档评论(0)

飞扬的岁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