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法 XXX 2013年4月11日 拔罐法 1、操作目的 2、评估患者 3、实施要点 4、指导患者 5、注意事项 肩背痛: 拔大椎、身柱、大抒、肺俞。 操作目的 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放。 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和体质。 2.评估患者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实施要点 (一)仪表:符合要求。 (二)操作用物: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缸、打火机(火柴)、弯盘、小口瓶、凡士林等。 取罐盘:纱布一块、弯盘。 (三)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药,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解释。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7.根据医嘱,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常用的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及留针拔罐法等。 (1)留罐法: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然后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留罐5~10min。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2)走罐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和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取下。 (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4)刺血拔罐法: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扣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留罐10~15min。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min,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取下,然后将针取出。 8.分类处理用物。 9.洗手、取口罩。 10.记录(火罐的数量、部位、患者的反应情况、时间、签名)。 11.巡视,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12.起罐: ①洗手、戴口罩。 ②携取罐盘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③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反应情况,一手扶住罐体,一手取清洁纱布一块,轻压罐口处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取罐。 ④用清洁纱布清洁拔罐部位,再清洁罐口,核对火罐的数量。 ⑤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⑥分类处理用物。 ⑦洗手、取口罩。 ⑧记录(火罐的数量、部位、患者的反应情况、时间、签名)。 指导患者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拔罐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或烫伤,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2.在拔罐过程中勿随意更换体位,如感不适,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选择适当体位,拔罐过程中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3.拔罐时要根据病情及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决定采用拔罐的方法以及大小适宜的罐具。 4.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5.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6.起罐后,如局部出现水疱,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7.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 * * * * *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