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考调研》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10.ppt

2014版《高考调研》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10.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版《高考调研》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10.ppt

迁移训练1 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靠诚信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菜生产技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并把大棚菜种植技术无偿性传遍全国,为当地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这种美德 (  ) ①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③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说法错误,排除即可。 【答案】 C 核心考点2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真题调研】 2.(2012·福建)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题目要求写出“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倡议书的内容提纲,实质就是要求考生回答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弘扬雷锋精神”,涉及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点,“促进社会文明”,涉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知识。 【答案】 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题眼突破】 公民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措施 (1)公民应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3)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常见易错点 (1)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只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才起促进作用。) (2)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冲突的。(虽然性质不同,但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的。)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能分先后、不能分孰轻孰重,二者的发展也不是完全同步的。 迁移训练2 “如和煦的春风,吹散心中郁积的疑惑;似夏日的阳光,照亮阴霾笼罩的心灵;是成长的阶梯,铺就实现梦想的旅途;是智慧的加油站,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和力量!读书,一次通透的心灵体悟,一次魅力无穷的美的享受,一次人生旅程的智力加油。”这表明 (  )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题干强调读书对于年轻人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的意义,A、B、D不符合题干指向。 【答案】 C 请做:课时作业(三十) 解题模板·技巧升华 原因意义型主观题解题技巧 【典例解析】 (2011·广东)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解析】 首先应把握好设问的知识范围、待分析的事件、切入角度等限定,依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其次要明确材料中被“叫停”的对象。主管部门“叫停”文化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文化现象产生过程的不合理性及其造成的危害。回答本题,应具有立体思维、发散视野,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先进文化等多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 (2)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3)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 (4)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 (5)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解题模板】 原因型主观题一般是探究某一事件、事实、现象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