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_马晓虹.pdf

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_马晓虹.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_马晓虹.pdf

2009 年第 6 期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6  2009 总第 242 期 Journal of Nort hea st Normal U niver sit y ( Philo 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242 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 1 2 马晓虹 ,张树武 ( 1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 2 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从四大名著价值属性 、改编作品的文化属性 、媒介属性及受众接受的审美属性看 , 四大名著的 影视改编无一不体现着当代性特征 ,正确理解这种当代性的内涵 ,合理审视当代性在影视改编中的价值 ,并创 造性重塑经典和再造审美 ,是对四大名著影视改编的科学态度 ,也是对四大名著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改编 。   [ 关键词] 四大名著 ;影视改编 ;当代性 ( )   [ 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1 - 620 1 2009 06 - 0 16 1 - 04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陆 现出鲜明的当代特点 。这里所说的当代价值属性 ,应从三 续搬上银幕和屏幕 ,在受众的心理期待中 , 四大名著完成 个层次来理解 :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性 、作品生成的时代性 了从文本传播逐渐走向影视传播的过程 。四大名著的影 和作品传播的时代性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 ,是由 视改编和传播 ,既是历史语境的重现 ,也是当代视野的解 于它们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当下对这些名著的解读 , 读 ,实现母本价值的同时 ,多元地展现了这种改编和传播 依然会找到符合当下人们认知的价值理念 。 的当代特质 。四大名著是经过了历史淘洗而积淀下来的 所有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 ,都与它所表现和赖以存 文学精华 ,它在纸质媒介传播时代具有历史经典性 。当代 在的时代密切相关 ,都具有一个时代特定的价值特征 ,反 视阈下 ,传承至今的文学母本具有了契合不同时代需求的 映一个时代社会的价值取向。陆机在《文赋》中论到了文 当代价值属性 ,而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丰富 ,影视媒 学的功用 :“恢万里而无阂 ,通亿载而为津 ;俯贴则于来叶 , 介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从介入人们生活的那天起 ,就具有无 仰观象乎古人 。”刘勰也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论述得十分 可替代的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当代特质 。四大名著改编而 透彻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原始以要终 ,虽百世 ( ) 成的影视作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 ,它又反映了当代大众 可知也 。”《文心雕龙 ·时序》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 由 文化的一个层面 ,具有当代文化属性 ,影视受众对于改编 此可见一斑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更不例外 。一方面 , 四大 自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的接受也是在当代心理 、思维下的 名著的文本叙事表现的是东汉末年 、北宋等历史时期 ,带 整合性审美接受 ,所以, 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过程 有这些历史时期的时代烙印;另一方面 , 四大名著的文本 当中无一不体现出当代性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