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级学生在审题中走进数学思考.docVIP

让一级学生在审题中走进数学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一级学生在审题中走进数学思考.doc

让一年级学生在审题中走进数学思考 刘丽娟 [摘要] 经常遇到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抱怨孩子不细心,懊恼孩子题目出错的原因在审题不清上;一年级的老师也常常苦恼学生不能在正确理解题目意思后再做题。我们要寻找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方面有哪些障碍,努力找出解决这些障碍的策略,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切实地感到愉快,不断地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关键词] 一年级 解读 审题 出错 数学思考 多年来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如是说: 家长1: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家都夸他聪明,上了小学后,作业经常出错,考试分数也很低。 家长2:简单的题目,不应该错的,把题目读给他听,立刻就明白了,怎么自己做就不对了呢? 家长3:前两天刚做了一道这种类型的题目,现在题目稍微变了一下就又不会了,是不是笨那。 家长4:我们家的孩子是不是还没入真(注释:入真,地方语言。意思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某件事情上。),每次做作业也不看题目(要求)。 再听听老师们对这样的现象和家长的质疑是怎么回答的: 老师1:我们也觉得很可惜,这些问题课堂上他还回答过,没有发现他不理解,考试却错了。 老师2:不要着急,小孩还小,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考虑全面,理解有偏差也很正常,下次也许就不会了。 老师3: 这么简单的题目,哪道题我们没教过,你回家问问,还是不塌实,不认真。 老师4:可能题目要求没读,或者题目要求读后不理解。 这种现象可能每个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遇到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对题目的不理解,为什么一问就会,一写就错呢? 是什么让孩子“学会”了忽视? 笔者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和配套《补充习题》(一年级上册)做了跟踪调查,将学生因审题原因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分类,并通过和这些出错学生面谈,记录下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数学审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就像众多细小的声音,不断地在催眠着我们的学生,“告诉”他们什么“重要”,什么“次要”,学生在这些声音中“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忽视。 一、认知能力的欠缺 1.题目的内容与识字的矛盾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那读题的基础就是首先要认识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255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是129个。 《补充习题》第13页第4题。审题不清答错的情况有: 第一种:一共有(15)个盘子。 第二种:一共有(2)个盘子。 第三种:……和第(5)盘里的合起来是5个。 按照教学进度,此时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在“认一认1”中接触过16个汉字。这道题中共出现了19个不同的汉字,其中没有一个和学生认识的16个汉字相同,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凭借一年级的识字量来完成这题是相当有困难的。这也就出现了学生靠猜测填写的情况,一般学生会对“一”、“个”比较熟悉,这是学生上小学之前通过看电视、看图画书等等获得的,当他看到“一共有( )个盘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数第一个盘子里的苹果,还有的因为认识“一共”就去数苹果的总数。如果这道题演变成口答题,我想,不要说是已经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了,即便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不是孩子理解力有问题,也不存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而是识字量太少阻碍了学生顺利读题,进而造成不理解题意。 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如第34页第4题的第一幅图,因为孩子不认识“颗”这个字,就按照生活中的习惯,一串一串地数,写出来的算式就是1+1=2。 2.插图的安排与学生经验的矛盾 新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文字少了,图多了。而且都是彩色插图,卡通形象,最大可能地接近孩子的视界。这样的编排出发点是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那是不是学生对这些图案都很感兴趣呢?它们真的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吗? (1)学生的经验没有这样问题 《补充习题》第2页的第4题。在第(2)小题中出现了天平,我们知道,天平的认识最早也要到三四年级。学生对天平没有科学的认识,那图中指针、托盘也仅仅成为“跷跷板”上的点缀而已,也正因为学生的经验中没有“平衡”的概念,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两边一样高,怎么会有的重有的轻。 应该说,用天平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轻”与“重”的概念是很好的,但此时的孩子年龄很小,知识水平较低,在他们的经验中没有这样的问题。在编写内容的时候,更多层面上考虑的是教学内容的呈现,而较少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视界。 (2)学生的经验没有这样深度 大多数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对动画片中的情节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可是他们小的时候大多不喜欢独立看漫画书。二者比较起来最根本的区别是一个是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