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调查.docVIP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 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课题主持人: 专业:09应用化学 参与人员: 日期: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 指导老师:闫春娥 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大学生对就业的相关调查了解到在众多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中首先要考虑的有四个,分别是工资与待遇、专业对口、实现个人价值和地域和人文环境。本调查为高校毕业生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实现就业和高校培养方式的今后发展方向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适应能力 原因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不愁嫁”,可如今这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1] (一)就业困难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这成为大城市招聘会现场最生动的描述。 根据社科院1月3号2008年《社会蓝皮书》”中的数据,去年500万高校毕业生中,仍有100万未就业。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200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据预测,明年四川27万大学生一半要出川找工作,师范类本科8名毕业生只有一个工作岗位。 (二)薪酬降低 据《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京、沪、深、穗4城应届生薪酬平均下降1000元,最高的上海刚达到3000元。 (三)脑力劳动者的报酬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取得的报酬[2] (一)社会原因 第一,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 第二,体制弊端未消除。学生自主创业困难重重,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  第三,就业渠道不畅通。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招聘会、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这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二)用人单位原因 第一,许多效益好的单位“门槛”过高。 第二,部分小企业不能解决后顾之忧。一些民营和乡镇企业,由于无法解决用人编制或者城市户口等问题,即使给出较高的薪酬、不断降低用人条件,照样“门可罗雀”。 第三,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接受不了。 第四,一些单位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少数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用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 (三)学校原因 第一,人才观念陈旧。高等教育应培养两种人才:一种是‘上得去’的理论研究型人才,另一种是“下得来”的应用操作型人才。但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了一批批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知识存储型大学生。 第二,一味盲目扩招。部分高校不顾本校实际承受能力,年年扩大招生规模,而相应的师资配置、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设施又一时难以跟上,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弱。 第三,就业指导薄弱。目前,全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只有1万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很多高校也只在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和设立职业指导中心。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四)自身原因 第一,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迷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所以嬉戏无度,荒废学业。沉溺于网络游戏,醉心于风花雪月。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