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同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同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第二章 词汇 第四节 同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一、同义词的定义 同义词是多方面的,如“一”: (1)在数量这个意义上,它与“独”、“特”、“单”、“孤”等词同义; (2)在次第这个意义上第,它与“初”、“太”、“元”、“端”、“起”等词同义; (3)在“专一”这个意义上,它与“专”同义; (4)在“总括”这个意义上,它与“总”、“统”、“凡”、“概”等词同义; (5)在“整体”这个意义上,它与“满”、“全”、“皆”等词同义。 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而语音不相关的词,互为同义词。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要点: (一) 词的同义是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的、全面的同义词,只有在某个意义上、某种语言环境下的同义词。 如:“一”,只有在“独一无二”这个意义上才与“独”、“孤”同义,在“第一”这个意义上,就不与“独”、“孤”同义了。 某种语言环境下 ,包括历史时期的限制。如:“人”和“民” ,“除”与“更”、“替”、“换”及“去”、“免”、“弃”。 (二) 同义词的语音是不相关的。语音相关、具备音近义通条件的,是同源词,不包括在严格的同义词范围内。 如:言 语 如:言 唁 (三)同义词是相互的 (1)“单”在“单一”的意义上,与“一”、“独”、“唯”、“孤”同义; (2)在“单纯”的意义上,与“纯”同义; (3)在“单数”的意义上,与“奇”(“奇偶”的“奇”)同义; (4)在“简单”、“单调”的意义上,与“简”、“薄”同义; (5)在“仅仅”的意义上,与“仅”、“只”、“独”、“特”(可写作“直”)同义。 二、 同义词的确证 在语言里哪些是同义词,不能只凭主观臆断,还要用语言材料来证明。能够证明两词同义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一)互用 互用就是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出现,而语句的意义不变。如: 《诗经·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尔雅·释言》:“作、造,为也”。 (二) 对用 在文言文或古代诗词中,对句是常见的,为了对得工又不出现重复的字,在相应的位置上,时常出现一对同义词。例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州。李白《登金陵观凰台》 (1)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列子·周穆王》 (2)刺吏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韩愈《祭鳄鱼文》 (3)是时依草附木之辈,闻予言大怒。江藩《汉学师承记》 “口诛笔伐” “节衣缩食” “街谈巷议” “呼朋引类” “堆金积玉” (三) 连用 为了调整音节,文言文中常有将同义词连用的情况,它们连用后,意义与单用时仍然相近,证明二者在这个环境里义无差别。例如: (1)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论佛骨表》) (2)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汉书·贾山传》 (3)不废困穷。《书经·大禹谟》 (四) 义训 在古代的注释材料里,凡是互相作过训释的词,都在某种条件下同义。 以《说文解字》为例: 《说文·人部》:“仰,举也。”“倚,依也。”“俗,习也。”“僖,乐也。” 《说文·言部》:“论,议也。”“议,语也。”“语,论也。” 《说文·言部》:“谕,告也。”“诰,告也。”“诏,告也。” 一句话给词下定义的: 《说文·丌部》:奠,置祭也。 《说文·系部》:缒,以绳有所悬也。 《说文·几部》:凭,依几也。 三、 同义词的辨析 分析同义词、找出它们之间差异的方法,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一) 语言环境分析法 把一对同义词,放在它们时常出现的语言环境中来观察,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来确定它们意义上的不同。 语言环境分析法在具体作法上又有置换和比较两种作法。 置换是把甲词换到乙词常出现的语句中去,看是否还通顺,是否还保持原义。这种作法多半用来确定这对同义词在哪个义项上同义。 “辅”和“助”: “辅”的常用义有二: “辅佐”。“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谋攻》 “护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杜少府之任蜀州》 比较是从甲乙两词各自出现的语句中,归纳出它各自适用的环境,再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区别,从而确定两词意义上的区别。例如: “视”和“望”: 两个词都有“看”的意思。 “视”当“看”讲如: (1)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聘取。《西门豹治邺》 (2)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知。《邹忌风齐王纳谏》 (4)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目。《鸿门宴》 (1)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观巴黎油画记》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ohua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