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探伤培训教材创新.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损探伤培训教材创新.ppt

第一部分 渗透检测概论 1.1渗透检测发展史 1.1.1发展简史: 1930-1940年代:煤油、“油-白法” 、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如美国的“斯威策” 1941-荧光染料的应用,紫外线显示,吸收剂应用 1950-煤油与滑油的混合物作为荧光液 1990-飞点扫描、自动线 1.1.2国外渗透检测现状 50年代前后美国推出军用规范 MIL-I-6866渗透探伤方法 MIL-I-25135渗透探伤方法 60年代的发展: 自动检测线出现 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的出现 对氟、氯、硫的控制 专职渗透公司的出现(Ardrox公司等) 2. 1 基本操作步骤 渗透:将一种含有染料的渗透液涂覆在工件表面,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渗透到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去除(清洗):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 显像:再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剂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附到工件表面上来,从而形成放大的缺陷. 观察:在黑灯光下(荧光法)或白光下(着色法)观察缺陷显示.    第三部分  渗透检测术语和定义 3.1闪点:液体在温度升高到其放出的蒸汽在微小火焰作用下足以瞬间起燃时的温度. 3.2 乳化:将油基性渗透剂用乳化剂处理使之具有可用水洗净的性质. 3)表面张力的理论计算公司:   f=αL 铂丝试验  其中:L-液面边界长度;      α-表面张力系数. 4)影响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  一般来说,一定成分的液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有一定的α值;不同液体α值不同;同一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α值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含有杂质的液体比纯净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要小. 3.3.2润湿作用 润湿和不润湿   液体在固体表面不呈球形,且能覆盖固体表面,此现象称润湿现象,表明液体能润湿这种固体;   液体在固体表面呈球形,不能覆盖固体表面,此现象成为不润湿现象,表明液体不能润湿这种固体; 接触角和润湿方程 如图所示,将一滴液体洒在固体的平面上,可有三种界面:即液-气、固-气、固-液界面.与三种界面一一对应,存在三种界面张力;三种张力的分别作用为: 液-气界面表面张力:它使液体表面收缩,用fL表示. 固-气界面表面张力:它使液体表面铺开,用fS表示; 固-液界面表面张力:它使液体表面收缩,用fSL表示. 在液-固界面与界面处液体表面的切线所夹的角,称为接触角,用θ表示. 当液滴停留在固体平面处于平衡状态时,三种界面张力相平衡,其关系式为: fS- fSL= fLCOSθ   上式是润湿的基本公式,常成为润湿方程.接触角θ常用来表示液体的润湿性能状况. θ<90° 润湿 θ>90° 不润湿 θ =0°  完全润湿 θ =180°完全不润湿 对同种固体而言,不同的液体与其接触时,接触角θ的大小是不同的.如水可以润湿玻璃,但水银与玻璃却产生不润湿现象.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而言,它可能是润湿的,也可能是不润湿的. 例如:水能润湿干净的玻璃,但不能润湿石蜡.固体表面粗糙度也会导致接触角θ发生变化,当θ角小于90 °时,表面粗化将使接触角变小;当θ角大于90 °时,表面粗化将使接触角增大。 渗透检测中,如果渗透液不能润湿被检工件,渗透液不可能进入工件缺陷内,渗透检测失去效能.渗透液的润湿性能是渗透液的重要指标,它是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种物理性能的综合反应. 3.3.3毛细现象 毛细管和毛细现象 内径小于1mm的管道,称为毛细管; 润湿的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凹面并且上升,或不润湿的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凸面并且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2)毛细管中受力分析及上升高度影响因素   如图,毛细管插在润湿的液体中,由于润湿的作用,靠内壁的液面上升而形成凹面,从而液面扩大液面的表面,在弯曲面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向上收缩而形成平面,随后,润湿又起主导作用,重新形成凹面,而表面张力又使其收缩成平面,如此循环,使毛细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直至表面张力沿管壁方向的上升力与管内液体重量相等时,达到平衡,液面不再升高. 3.4紫外辐射:波长小于可见光而大于1nm(1nm=10埃)的单色电磁辐射.国际照明学委员会,将紫外辐射的频率范围分类如下:UV-A 315-400nm UV-B 280-315nm UV-C 100-280nm 3.5 试片:为检查渗透检测工艺效能而专门制备的器具,具有以下类型: A带人造电镀裂纹的试片; B带淬火裂纹的铝试片; C从生产中获得的带裂纹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