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实效方法及经验创新.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安全管理实效方法及经验创新.ppt

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1、《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 也称《国际劳工组织第174号公约》、《1993年预防重大事故公约》: “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2、《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安全生产法》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确定潜在危险源 我国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结构图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 1、辨识标准适用范围 (1)标准适用 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场所或单元。 (2)标准不适用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工厂,但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军事设施;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辨识依据 ——物质的危险特性 ——物质的数量 3、辨识方法 (1)表1规定了容易引发事故的78 种典型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和临界量,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归类,划分为9小类: (2)表2 规定了其他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和临界量。将试点中的化学品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类别进行统计,确定为9小类,具体为 (3) 辨识重大危险源应首先明确物质是否属于表1中的78种危险物质,若属于且数量大于等于临界量则判定为重大危险源。如果不属于表1,再确定是否属于表2中规定的6大类9小类物质。 4、辨识指标 (1)单一品种 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多品种 四、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长输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公用管道: 中压的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工业管道: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锅炉 ●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120℃,额定功率≥14 MW。  ●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2.5 MPa,额定蒸发量≥10 t/h。 6、压力容器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7、煤矿(井工开采) ● 高瓦斯; ● 煤与瓦斯突出; ● 有煤尘爆炸危险; ●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 煤层自燃发火期≤6个月; ●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瓦斯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 ●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9、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立方米或坝高≥30米的尾矿库。 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概述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ccupation Safety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SH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