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3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

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1、原因:(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2)政治上: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来强盛国家 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 (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2、意义: (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学派 1,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 庄子 :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 道家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法家(战国,秦朝是最受重视的学派) 李悝 : 在魏国变法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 法家的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的学派)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墨家“兼爱”:爱无差等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比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儒家“仁爱”:爱有差等 三:儒家思想 (一)春秋:形成(孔子) 1、政治思想: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 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情况); 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4、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 1、孟子 思想内容: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荀子 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天命”是指自然规律 (三)秦:低潮(焚书坑儒) 1、原因,目的: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要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2、范围 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 3、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四)西汉(汉武帝时):社会正统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要加强思想控制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加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 (2)评价: 积极:儒学地位上升,成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 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教育体系建立——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中央:太学(汉武帝创建) 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 (2)地方:郡国学校 3、科举制——儒学经典成为考试内容 兴起:隋唐 考试内容:儒学经典 影响:积极: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消极: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注意:汉朝的儒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 (五)宋明:理学阶段(儒学的新发展) 1、背景: (1)儒学的困境: 原因:汉末魏晋,受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儒学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