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尾琵琶甲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喙尾琵琶甲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摘要 喙尾琵琶甲(Blapsrynchopetera 成虫能分泌具有药用价值的防御液。在云南民间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菌消炎和抗癌。本论 文对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了其生物学特性,组建了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并从食物、饲养基质和饲养密度方 面初步探讨人工饲养。 1.分布和利用情况: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 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 100 500--2100rllln。 mill,海拔为1 集中,适生区年均温度为13~19℃,年均降雨量为750~l 450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 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 其适生的温度、降雨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 调查中采集的14个地点的标本经鉴定为喙尾琵琶甲。 2.形态特征:喙尾琵琶甲是完全变态昆虫。卵白色,椭圆形;幼虫浅黄褐色,体圆 筒形;裸蛹;成虫大型,黑色,雌雄形态特征相似,其中,雌虫体型较宽,翅尾钝圆, 雄虫体型较雌虫细长,翅尾扁尖,腹部第一体节具有刚毛刷。 3.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内,喙尾琵琶甲产卵期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卵期为 成虫期超过18个月。推测在昆明和曲靖地区,喙尾琵琶甲1年发生1—1.5代。成虫、幼 虫生活周期长,生活史不整齐。以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上旬 开始化蛹。成虫全年都能活动,新羽化成虫子4月下旬至12月上旬交配产卵。成虫日产 卵量在2粒以上;卵孵化率在80%以上,恒温条件下,以25℃~28℃的孵化效果最好。 喙尾琵琶甲为夜出型暂栖性土壤昆虫,喜潮湿阴暗的环境,成虫具有夜出习性、防御性, 成虫和幼虫都具有群聚性。 4.室内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喙尾琵琶甲实验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第Ⅲ种类型。喙 尾琵琶甲室内饲养种群的生命周期中,以幼虫期的死亡率最高,其中又以第9龄以后的 死亡率最高。分析死亡原因表明,老熟幼虫发育历期较长和由此引发的螨害是幼虫饲养 过程中的最大危害。 5.人工饲养初步:以26种和11种蔬菜,分别进行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取食实验表 明,喙尾琵琶甲为多食性、杂食性昆虫,对含水量或含糖量丰富、结构疏松的叶菜类蔬 菜和瓜果,取食能力较强;对结构较紧密或气味较浓烈的蔬菜取食效果不好。以生境土 壤为对照,无基质、沙、锯末和土壤加沙进行的幼虫饲养实验表明,红壤混合沙的基质 饲养效果好于生境土壤,沙和锯末可以进行幼虫饲养,幼虫暂时不能直接在没有基质的 容器中饲养。在密度试验中,密度96头/dm3的死亡率最高,密度24头/dm3的死亡率最 的增重量最高,达264.6mg,其余三个密度的增重值相近,在227.4~234.3mg之间。 关键词: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生物学特性,生命表,人工饲养 Ⅱ Abstract Falrmairetotheorder rynchopetera familyTenebfionidae, maps belongs Colenptera,the has valueswhich usedsinChinesetraditional insectimportant wildly genusBlaps.Tllis secretionofadult anatural been medical.Especially,theinsect,as medicine,has commonly usedfor inflammati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