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实验报告资料.doc

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实验报告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实验报告资料.doc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 作者 学号 2014年12月17日 目录 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 1 ——研究性报告 1 一、摘要 1 二、实验原理 1 1、基本原理 1 2、散热修正 3 三、实验仪器 5 四、主要步骤 6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7 1、实验数据 7 2、数据处理 8 六、误差及散热修正讨论 10 1、误差分析 10 2、关于散热修正方法的讨论 11 (1)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粗略修正散热及存在问题 11 (2)考虑量热器散热因素作温度修正的必要性 12 七、经验教训与感想 14 八、参考文献 15 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 ——研究性报告 一、摘要 单位质量的晶体物质在熔点时从固态全部变成液态所需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物质的溶解潜热,亦称溶解热。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来测定冰的溶解热,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是其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由于系统不能完全达到绝热的要求,所以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本实验采取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和考虑量热器散热因素作温度修正的必要性以及对这个实验的经验教训与感想。 二、实验原理 1、基本原理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C=A+B)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由其温度的改变△T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T1的冰(在实验室环境下其比热容为c1T0)。与质量为m、温度为T2的水(比热容为cT3,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分别为mm2(比热容为cc2),温度计。 cIM(T0-T1)+ML+c0M(T3-T0)=(c0m+c1m1+c2m2+Δm)(T2-T3) 式中,L为冰的溶解热。 在本实验条件下,冰的熔点可认为是0℃,0℃,所以冰的溶解热为: (c0m+c1m1+c2m2+Δm)(T2-T3)-c0T3+cIT1 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为此整个实验在量热器内进行,但由于实验系统不可能与环境温度始终一致,因此不满足绝热条件,可能会吸收或散失能量。所以当实验过程中系统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不能忽略时,就必须作一定的散热修正。 散热修正 为水的初温,它较环境温度T0高,因此,在投入冰块之前,由于向外界散热,水温也随时间而缓慢降低,如AB段所示。与B点相应的温度为T1,它就是投入冰块时的温度。在刚投入冰块时,水温高,冰的有效面积大,熔解快,因此系统温度T降低较快,如BC段所示;随着冰的不断熔化,冰块逐渐变小,水温逐渐降低,冰熔解就慢了,水温的降低就变缓慢了,如CD段所示。D点的温度为T2,它是冰块和水混合后的最低平衡温度。此后,由于系统从外界吸热,水温缓慢升高,如DE段所示。 由牛顿冷却定律系统温度Ts 如果略高于环境温度(如两者的温度差不超过10℃-15℃),系统热量的散热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用数学形式表示为 式中是系统散失的热量,是时间间隔;K为常数,与Ts、分别是所考虑的系统及环境温度; 称为散热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散失的热量。根据上式,实验过程中,即系统温度从T1变为T2这段时间(t1~t2)内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热量为 (4-15-5) 前一项0,系统散热,后一项0,系统吸热,两积分对应与图1中面积 由此可见,SA与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成正比,即有Q散=KSA;SB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成正比,即有Q吸=KSB。因此,只要SA≈SB,系统对外界的吸热和散热就可以相互抵消。 要使SA≈SB,就必须使(T1-T0)(T0-T2),究竟T1和T2应取多少,或(T1-T0):(T0-T2)应取多少,要在实验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选择。具体做法是要进行多次实验,而且在做完某次实验并绘制出T~t曲线后,根据SA和SB的面积判断出下一次实验应如何改变T1和T2。如此反复多次,就能找出最佳的初温T1和末温T2。 上述这种使散热与吸热相互抵消的作法,往往要经过若干次试验,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实验仪器 量热器,电子天平,温度计,停表等。 本实验用量热器组成一个近似绝热的孤立系统,以满足实验所要求的实验基本条件。量热器的种类很多,因测量的目的、要求、测量精度的不同而异。本实验采用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如图4-15-1所示,它由两个用导热良好的金属(如铜)做成的内筒和外筒相套而成。内筒放在外筒内的绝热支架上,外筒用绝热盖盖住,因此空气与外界对流很小,又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内、外筒间借热传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