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20首(加拼音).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古诗20首(加拼音).doc

1. ( ) , 。 。 , , , 。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 ) , 。 , 。 , , 。 注释   1.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5.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翻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唐 --- ) , , , 。 , 。 【注释】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②项:颈,脖子。   ③掌:指鹅的脚掌。   大白鹅啊,大白鹅,弯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白毛浮在碧绿的水上,红色的脚掌 划拨着清澈的水波。 4. ( ---) , 。 , 。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分解。③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⑤过:经过。⑥斜:倾斜。 5. ( --- ) , 。 , 。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2.妆:装饰,打扮。?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今译]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赏析]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无不由此化出。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6. ( -- ) , 。 , 。 注词释义?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2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3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4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5何须:何必.6度:经过. 7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7 ( -- ) , 。 , 。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4.穷:尽。【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简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