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学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肯德基对中国的冲击甚至超越了饮食,超越了企业管理, 成为美国商业文化的标签,直接刺痛我们引以为豪的传 统饮食文化。当听说法国为扞卫法兰西文化而拒绝美式 快餐时,我们多多少少有些心情复杂。  松下幸之助(1894-1989) 世界着名电器公司松下集团创始人,日本商业精神的奠基者,闻名世界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23岁创业,7年之后便成为日本收 入最高的人。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参观了松下电器。据说,邓小平与松下幸之助谈得十分投机。其后的两年间,松下先后两次访华,松下公司对华直接投资 陆续展开。 松下幸之助可能是最早在中国引起关注的日本企业家。而关注的缘起,就是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的松下电器———无处不在的“National”和“Panasonic”。 上世纪80年代,松下几乎是家用电器的代名词。80年代后期,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成立,是当时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 松下的商业理念、用人之道在当 时的中国成为学习企业经营的典范。如今,松下电器在中国已经设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59家企业,在华员工达9万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 幸之助是中国人民敬仰的日本友人之一。 亚蒙-哈默 美国企业家、石油大亨, 祖籍俄罗斯。哈默一生 极富传奇色彩,有“红 色资本家”之称。他与 世界数十个国家领导人 有很好的私交。在他人 生的两极———青年和 老年,他分别直接参与 了苏联、中国这两个 “红色国家”的经济建 设 年轻的他,第一个到苏联创办工厂,受到列宁接见,把对苏联的经济封锁撕开一个缺口;老 年的他,应邓小平直接邀请访问中国,随后积极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 世界级“红顶商人”。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与哈默第一次见面时,邓小平就发出“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可要来中 国帮助我们”的邀请。哈默在中国获得了成功。他代表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议与中国联合开发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曾引起世界性震动。 1984年,邓小平让哈默把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带到美国。大熊猫在洛杉矶受到甚至比国家元首还要隆重的接待。哈默曾在回忆录中说:“中国一定会克服 困难,获得成功,我对此毫不怀疑。”他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开外国人在华捐助之先河。哈默在中国的成功说明:参与在中国初创性、试点性的经济改革回 报率极高。 皮尔-卡丹(1922 - 有人说,在法兰西文明中,有4个名称的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这其中,皮尔·卡丹一人竟然占了两 项:服装和餐厅。这就是说,卡丹成了法兰西文化的突出象征。皮尔·卡丹时装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 1979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满眼还都是蓝灰 黑,皮尔—卡丹却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 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模特身着设计大胆、 颜色艳丽的服饰,在当时的北京城引起极大轰 动,并开始改变中国人对服 装的观念 上世纪90年代,他通过转让品牌,并代为设计款式的方式在中国推出以他名字命名的服装,使皮尔—卡丹一度成为高档服装的代名词。 拥有一件皮尔— 卡丹服装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之一。可以说,皮尔—卡丹是中国时装的启蒙者。他给中国带来了颜色的革命、审美观的革命和服装营销的革命。  皮尔—卡丹为中国人带来了已经断档的时尚文化。皮尔—卡丹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尚品牌。他在带来时髦衣服的同时还带来了时髦的饮食,他的马克西姆和美尼 姆斯餐厅给中国人带来了在“老莫”之外真正的西餐。 这些其实都打开了一个窗口,让封闭已久的中国感受了消费的魅力,让中国人发现时髦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情,而是一种美好的事物。贫非罪,但丰裕的生活也非罪。虽然那时他的服装和餐厅都很贵,但它们当年就是时尚,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代名词。如果没有那个阶段, 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所以,这个法国人和他的团队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史中是不可遗忘的。 约瑟夫—奈 (1937—)  美国着名学者。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 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教授。 约瑟夫?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的概念,强调在国际竞争中,不仅要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Hard Power),还需要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软实力”(Soft Power)。 最早提出国家“软实力”的是鬼谷子,现代学者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王沪宁,但国弱声弱,中国人没人关注,这是理论界“国重言重”的现象。美国人约瑟夫?奈因“软实力”成了名。不过,他的确是伟大的学者,改变了国际关系学的分析传统。 25年来,奈多次往返中美之间。2002年至2007年间,他领导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