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显示技术程序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种新的微显示技术 数字硅基反射液晶(LCOS)显示技术的进展 摘要 介绍几种现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概况。 1,阴极射线管 ( CRT ), 2,数字光处理技术(DMD-DLP), 3,等离子显示板(PDP) , 4,场发射显示器(FED), 5,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6,光栅光阀(GLV)投影显示器, 7,液晶显示系统(LCD), 8,全色发光二极管(LED), 9,数字打印全息图(DPH)及视频全息(Holovideo), 10,全息背投屏(Holoscreen), 11,液晶硅(LCOS)。 对上述几种现代显示技术在结构, 原理和技术特点等方面作了比较。特别是对液晶硅 显示(LCOS)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发展趋势和市场趋向作较详细地分析。 次目 几种现代显示技术概述 数字硅基反射液晶显示技术 LCOS 微显示器的构成 LCOS 微显示器工作原理 LCOS 微显示器的应用 LCOS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LCOS的应用的市场分析 几种现代显示技术 1,阴极射线管 ( CRT ) 2,数字光处理技术(DLP) 3,等离子显示板(PDP) 4,场发射显示器(FED) 5,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6,光栅光阀(GLV)投影显示器 7, 液晶显示系统(LCD) 8, LED大屏幕显示( LED) 9, 数字打印全息图(DPH)、视频全息(Holovideo) 10,全息背投屏(Holoscreen) 11,液晶硅显示 (LCOS) 1,阴极射线管CRT CRT (阴极射线管)技术是应用最普遍的显示技术,第一台电视机的发明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它的优势是图像质量好、成本低、视角大、亮度高、寿命长。 CRT 技术的稳定与成熟长期占领市场,其主要缺点是机器庞大笨重,由此给大屏幕电视 机的生产和维护带来许多不便。 CRT (阴极射线管) CRT显示器的厚度减少 “short-neck” 生产CRT的公司还在继续完善他们的工艺。 阴极(Cathodes)、聚焦栅(focusing grids),透镜(lenses),荧光粉(phosphors),偏转线圈(deflection yokes),网格过滤器(screen filters)以及显示器中其它的组件仍然在不断进行改进; 目的是提供更出色的显示效果。厂家也一直努力把显示器的调节控制改进的更简便,更易于用户理解和操作,CRT显示器技术仍在不断地改进的。 2,数字光处理技术(DLP ) 数字光处理技术(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是 利用微型反光镜对光进行定向 反射。这种技术由 Texas 仪器公司首创。 ?一块 DLP 集成电路表面可任意集成 800 到一百万块微型反光镜。微型反光镜定位后可倾斜 -10 到 +10 度。 DLP的基础是DMD DMD Digital MicrroMirror Device DLP显示系统 DLP显示系统 DLP/DMD DLP 3,等离子显示板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PDP 显示器成像原理与氖气灯或荧光灯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即利用电场激发惰性气体来发光。在 PDP 显示器里,惰性气体被夹在两块带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之间。 ? 当电压作用于其中一块玻璃基板上的电极时,由表面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涂在另一块玻璃板内表面的荧光粉发光,光线穿过玻璃板生成图像。由于荧光粉被涂成了红,绿,蓝色,因而生成的图象是彩色的。 ? PDP等离子电视具有无辐射、图像无闪烁、厚度薄、重量轻、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3万小时以上。而且,等离子电视在屏幕大型化方面相对容易(42”—65”) 4,场发射显示器(FED) FED 与传统 CRT 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不过与 CRT 不同的是, CRT 仅一把电子枪向屏幕内表面发射电子,而 FED 可多达几 千万个微锥发射电子。 ? 由于 FED 采用了多电子枪技术,显示器物理尺寸可大幅度变小,从而摆脱了传统 CRT 技术对大屏幕电视机重量和屏幕尺寸的限制。 ? 金刚石及其相关薄膜冷阴极场发射 的源头创新 采用金刚石及其相关薄膜作为发射体的平面型FED是一个创新。这一源头创新工作是中山大学许宁生教授1993年在英国完成的。他首次在CVD金刚石薄膜上发现了大面积电子发射现象。作为发射体的平板显示器 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采用碳纳米管冷阴极发光管由于其亮度高、色彩饱和度好、响应快、视角宽等优点,适合高亮度大屏幕显示。 AM-FED 活性矩阵场发射显示 微锥场发射FED FED 5,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原理是:当用碳、氧、或氢等有机材料制成的薄膜受到电荷的激发时,这些材料会释放出特定颜色的光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