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礼与法.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礼与法; 1,儒家对法的理解 2,中国古代的以礼入法 ;背景: 如何维持社会秩序? 诸子百家的观点,特别是法家的观点;德礼之治优于政刑之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法律不外人情: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 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以无讼为理想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人与法的关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主和官员---善人为政 统治者的表率作用;礼法一体: 目标一致:人情的体现,社会整体的和谐 法的精神与礼的宗旨是一致的;性恶论与礼、法之功效 “今当试去君上之势,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彊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秦与秦的灭亡 汉儒的主张 德主刑辅: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礼法的有机融合 ; 春秋决狱 以经注律 法律的儒家化;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 ----杜佑《通典》卷69,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911页; 秦律:“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媵臣妾、衣器当收不当,不当收。”--《睡虎地秦墓竹简》之《法律问答》 汉《二年律令》“匿罪人,死罪” ; 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杜佑《通典》卷69,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911页;2,关于养子与养父母之间的关系 以《诗经》为依据;3,“《春秋》之义” 鲁庄公三十有二年事,庄公,叔牙,季友。“牙卒”。 公羊传《春秋》,微言大义,君臣之义,亲亲之道;4,父为子隐 《论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当何论? 或曰:“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 议曰:“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又尊者所嫁,无淫行之心,非私为人妻也。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 ----《太平御览》卷640,2842页。;春秋之义:“夫人归于齐” 文公十八年事,鲁文公,姜氏,敬赢;五服入律: 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 ;齐衰:;五等服制:;五服入律: 各阶层适用 亲属相为容隐 亲属株连 亲属相犯;亲属相为容隐: 凡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妻之父母,女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容隐。奴婢、雇工人为家长隐者,皆勿论。 其小功以下相容隐及???漏其事者,减凡人三等。;八议: 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 《周礼》 曹魏明帝制律,八议正式入律 权贵阶层的法律特权;十恶: 谋反:谋危社稷 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等 谋叛:谋背本国 恶逆:“五服至亲,自相屠戮,穷恶尽逆,绝弃天理,故曰恶逆。” 不道:凶忍残逆,违背正道 大不敬:盗大祀神物等 不孝: 不睦:九族不相协睦 不义:部门杀官长之类 内乱:“禽兽其行,朋淫于家,紊乱礼经,故曰内乱; 儒家父仇不共戴天与东汉的《轻侮法》 曹魏明令“民不得复私仇” ; “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也。”;《唐律》中的情况: 《移乡避仇》“诸杀人应死会赦免者,移乡千里外。----违者,徒二年。” 复仇案件“断自宸衷”;武则天时期的徐元庆案 陈子昂:“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仇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正法,旌表; 讨论材料:苏亦工《唐律一准乎礼辨正》 讨论主题:儒家理解中的礼与法 法律的儒家化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