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宪法的制定、修改及解释-公邮.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宪法的制定、修改及解释 违宪审查;第一节 宪法的制定;;意义;性质争议问题(增加);我国现行观点:制宪权实质上仍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种由主权者所驾驭的、用来实现自己最根本意志的具体的、制度化的国家权力。当然这不是一种普通的、与其他国家权力相并列的权力,而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定权, 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二、特征(自然法);至高性。制宪权的至高性是指它高于一切由制宪权创设的国家权力,任何国家权力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都必须臣服于制宪权。 “宪政的本质的确是而且必须是限政。在宪政主义看来,不论一个政府的组织形式如何,都不得存在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 ——刘军宁 ;政治性。制宪权的政治性表现为作为全体人民所拥有的权力是全体人民行??的自治权。 制宪权的政治性可分解出如下内容:其一,政权是制宪权行使的前提条件。其二,制宪权的政治性还表现为在人民内部,一部分人不能凭借制宪权支配另一部分人,并使之臣服。 ;反思;三、制宪权的主体及其程序;制宪权归属于一国的全体人民,包括以下内容;(二)制宪权意味着人组织起来的政府权力是靠不住的。 (三)制宪权应当内含一种足以驾驭权威的力量 (四)制宪权是立宪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制宪程序;制宪成功的要素 (补充);思考题;2006真题;;2006真题;;  材料1:在所有自由国家中——所有的国家均应自由,结束有关宪法的种种分歧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求助国民自己,而不是求助于那些显贵。如果我们没有宪法,那就必须制定一部;惟有国民拥有制宪权。([法]西哀耶士:《第三等级是什么?》)   材料2:用不着说,人民就是主权者,主权属于人民的,只有人民才有权制定或者委托别人制定社会公约、宪法和各种法律;任何一个个人、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阶级妄图充当人民的主人,在我们这里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法]埃蒂耶纳?卡贝:《伊加利亚旅行记》)   材料3:由于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源泉,政府各部门据以掌权的宪法来自人民,因此不仅必须扩大、减少或重新确定政府权力,而且在任何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既定权力时,求助于统一原始权似乎是完全符合共和政体的理论的。([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宪法制定权的来源。 ;第二节 宪法修改;;;;;;4.其他方面的限制 在宪法修改的限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方面的限制,有的国家的宪法就明确规定,国家面临危机情况下,不得修改宪法。例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法国领土一部或全部被外国军队占领时,修宪程序不得着手或者进行。”巴西1946年宪法第217条中规定:“宪法于戒严期内不得修改。”;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四、宪法修改程序;2010;案例;*2003年9月12日,吴邦国召开部分理论工作者、法学专家和经济学家座谈会,征求意见。   *2003年10月11日前,根据各地方、各部门和各方面意见对中共中央的《建议》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中共中央《建议》草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讨论研究,将《建议》草案提请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   *2003年10月11日-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建议》草案,由中共中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200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文公布。   *2003年12月22日-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讨论中共中央修宪《建议》的基础上,形成并全票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和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2004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 ;2010;2008真题(四川);;2009真题;;2006真题;;2005;;第三节 宪法解释;一、宪法解释的概念与作用;;二、宪法解释的类型;三、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二)宪法解释的内容原则;四、宪法解释的程序;五、当代我国宪法解释制度 及其实践;我国的解释主体;;1979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1979年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的决议》属于宪法解释。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属于宪法解释。 1981年6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