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文言文断句论述.ppt

【导学】(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文言文断句论述.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文言文断句;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14年高考涉及断句考查的语文试卷,与2013年相比,有所增加,这体现了国家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旨。2016年高考,势必会加大文言断句考查的广度和难度。;高考对文言断句的考查,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试题,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因为题中提供了比较对象,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一类是主观试题,包括提供充分语境的试题(如2014年高考北京卷),即从选文中抽取几行文字设置试题,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可供参考,相对来说容易把握句意;还包括提供非充分语境的试题(如2014年高考重;庆卷),即另外选取一则文段,缺乏上下文语言环境,所以理解难度较大。其中,新课标全国卷近年来首次设置断句试题。因为断句更能考查考生的文言积累和语感,文言文断句这个考点有覆盖更多地区试题的趋势,而且难度会逐渐加大。;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题属于断句题中相对容易的一类。从2014年高考考情来看,高考语文卷涉及该类题的地区增多。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去掉标点,设置的停顿一般为8处左右,但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抓住标志词、谓词等,再利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预计2016年高考,客观选择题仍是最主要的断句考查形式。;[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起学官。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B.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C.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D.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审题指导】 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正确的一项。;【答题指导】 第一步,通读全句,结合语境明确大意。第二步,要抓住三点。一是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在前边提顿,做宾语时在后边提顿。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二是谓词,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一般情况下,出现谓词,就是一次停顿。三是特殊结构,如介宾结构后置,后边必须停顿。本题中,“战于西城”和“战于西”都构成介宾结构后置,似乎都;可以停顿,但“城破之”的说法不合逻辑,要么是“城破”,要么是“破之”,据此可排除B、C两项。从语境看,李通是攻击方,公孙述是救援方,所以双方不是一个阵营的,故可排除A、B两项。第三步,找出不能停顿的句子。“以病上书乞身”一句中间不可以停顿,因为“以病”是“乞身”的理由,“上书”是“乞身”的方式,都是状语,修饰“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一句中间也不可以停顿,因为“公卿群臣议”是“诏下”的内容。据此可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参考译文】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