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背景下衰落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

人口流动背景下衰落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流动背景下衰落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标签:标题] 2016 PAGE10 / NUMPAGES10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人口流动背景下衰落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 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成为常态。而这种人口流动,无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衰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指出衰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农村空心化、农业传统化、农民经济收入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衰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包括农业的发展、教育与医疗的完善、配套设施的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以求使农村更好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2/view-7407454.htm   关键词 人口流动 衰落农村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任鹏燕,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产品营销、行政管理;靳雅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5-21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户籍限制的逐渐放松,人口流动更加自由,流动范围更加广阔。但我国人口的流动具有大规模单方向性特点,即大部分流动人口均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这样的流动一方面对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市经济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引发一系列不利于农村持续发展的问题,导致部分农村的衰落。   一、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规模庞大   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统计的“人户分离”的人口总量为2.6亿,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增长率达到14% 。从2010年至今,人口流动依然呈增长趋势。   流动的准单向性   我国的人口流动是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但总体来看,绝大部分的流动是单向性的,即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农村向城市的流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目前,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与衰落农村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村人更倾向于进城务工,充实自己的经济能力。   以“候鸟式”流动为主   我国的人口流动大军多为农民工,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而农民工的流动又以“候鸟式”流动为主,即农忙季节回家务农,农闲季节进城务工。以S省Y乡南部的农民为例,该区种植花椒、玉米、谷子、蔬菜等,其中花椒作为主要经济作物,虽是小农经济,但每户种植花椒的数量不少,因此生活在该区的家庭在农闲时会留一个人在家种田,其他人进城打工,但是在8月份花椒采摘忙季时,基本上都会返乡摘花椒。除此之外,人口流动大军中还有一部分人被称为“陪读大军”。由于某些农村没有学校或者学校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家庭为了让子女接受到较好的教育而陪同子女去城市就读,每逢寒暑假便会返乡,开学时再离开。   二、衰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村庄衰落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农村经济、社会资源低效配置的萧条景象,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城市的繁荣与农村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农村人更倾向于向城市迁移,包括受教育、就业,农村的新一代人们更愿意在城市居住,宁愿打工也不愿意回家种地,从而农民面临着断层的危险,农村的未来发展成为突出问题。   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   许多房屋空置,村庄人口越来越少。农民家庭的新生一代不愿在村子里发展:上学的孩子要离开村子去外地就读,已经工作的青年想继续留在农村发展的人很少,有能力的青年在城里买房居家,能力稍弱的青年迁移到较富裕的农村,村中的女孩大部分外嫁别的地方。村庄的中年人除了种地,也会在农闲时进城打工,目的是增强自己的经济支付能力,以抵御未来可能的较大花销的风险。村中的老年人则为主要留守对象,村子里缺少孩子们青春般的活力,缺乏生气,老人的生活比较孤单,还要自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农业发展传统化   农业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并未实现规模化发展。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以及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虽是精耕细作,农民也添加了一些新农具,但农民使用的工具仍比较传统,尚未实现农业现代化。以S省Y乡南部地区为例,南部地区多为山地,道路狭窄,交通工具以及大型农具很难到达农田,由于特殊的地形特征以及土壤的性质,该地盛产花椒,而且花椒的种植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规模,后来土地包产到户后,人们进行荒地的开垦,扩展花椒种植面积。现在务农的主力军是家中的中老年成员,务农的人员逐渐减少,新一代青年已放眼城市,很少参与农业生产,花椒面积开始萎缩,务农人员由于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为农业现代化献言献策,大家只是年复一年按季节除草、采摘,基本以人力为主。   农民经济收入微薄   大部分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