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综合-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标准操作程序课件.ppt

外科-综合-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标准操作程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要点-10 10.电击治疗的内容更新 先心肺复苏,然后尽快电击除颤 3次电击程序→1次电击方案 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均可,能量剂量参照制作商的建议 前-侧电极位置最常用,其他位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 修改要点-11 11.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为儿童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应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专业人员BLS整体流程(2010版) 人工通气 分析心律 胸外按压 (30:2) AED到达 电击一次后 继续5个周期CPR 继续 5个周期CPR 没有反应,没有呼吸, 没有脉搏(判断不超过10秒) 启动EMS,取AED 自主循环恢复,复苏成功 可以除颤 不可除颤 * 新指南ACLS部分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在ACLS中也更强调高质量的CPR 将传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经过简化和综合推出新的环形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的重要性,并强调应在心肺复苏的非中断期间组织高级生命支持操作。 * 1.简化并合理化 ACLS 流程 * CPR2010国际新指南 2. 二氧化碳波形图量化分析 以确认并监控 气管插管位置 CPR 质量 监测ROSC(自主循环恢复) * 3.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IV/IO 剂量 1 mg/ 3-5 min 血管加压素(或:垂体后叶素) IV/IO 剂量 40 U可取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胺碘酮 IV/IO 剂量 首剂 300 mg,第二剂 150 mg CPR2010国际新指南 * CPR2010国际新指南 3.药物治疗 阿托品 不建议常规使用, 已从 ACLS 流程中去除 腺苷: 不同于国内常用的ATP 05指南仅用于窄QRS波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新指南建议可考虑在未分化的稳定型、规则的、单型性、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使用腺苷,前提是心律规则。 禁用于不规则宽QRS波心动过速,可造成 VF * 系统的心脏停止后监护 (复苏后处理)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复苏后救治 -存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复苏后处理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心脏停止后监护 A D B C E 预防及治疗MODS,避免过度通气与氧过剩) 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维持心肺功能及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控制体温以达到最理想的神经系统复原 对ACS及其它可逆因素的辨识与治疗 增加了心搏骤停后的处理 “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新增部分。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概念:由于突然心脏停搏造成长时间的完全的全身性缺血,经过心肺复苏恢复了自主循环,随后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基本病因:全身缺血是始动因素,再灌注损伤是主要损伤形式。 影响因素: 心跳停搏时间-No flow time 复苏持续时间-Low flow time 脏器对缺血的耐受能力 原来的功能状况 关键病生过程: 心搏骤停后脑损伤、心搏骤停后心功能障碍、系统性缺血/再灌注反应、诱发因素继续加害 治疗要点: 维持循环稳定(容量、心功能、血压灌注) 维持内环境稳定,避免高氧合 尽可能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 控制有害因素(高温、抽搐、高血糖) 治疗原发病 合理判断预后 治疗性低温的意义与方法 目前唯一被动物实验和严格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的能改善存活率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干预措施。 目前的指南推荐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启动低温治疗越早越好。 诱导后维持体温在32℃-34℃ 12-24小时。 降温过程中控制寒颤 缓慢复温,0.25~0.5℃/Hr 心肺复苏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循环增强冠状动脉血流,保持心肌细胞活力,缩短复苏所需的时间 维持各脏器血流,减轻缺血-缺氧性损伤,减少心肺复苏后多脏器损伤的发生率。 在体外循环期间,为明确诊断赢得时间,尽早开始确定性治疗 能尽早开始低温治疗 机械胸外按压仪 快速降温技术: RhinoChi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