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 二 单 元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 “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 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 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 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5.齐读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