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用仪器的安全使用与流程详细分解.ppt

各种常用仪器的安全使用与流程详细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常见呼吸机分类 按应用对象分: 按呼气向吸气转化方 式 1成人呼吸机 1 控制型 2小儿呼吸机 2 辅助型或同步 3成人/小儿兼用呼吸机 3混合型多功能呼吸机 按吸气向呼气转化方式分 1定压呼吸机 2定容呼吸机 3定时呼吸机 呼吸机板面按钮 Vt潮气量 Tinsp吸气时间 f 呼吸频率 O2氧气浓度 Pinsp吸气压力 旋转和按压控制旋钮 待机与通气切换键 △PASB自主呼吸压力支持 主电源 外接直流电 内置电池 消除报警声音2分钟 PEEP呼气末正压 确认报警信息键 防止任意改动键 呼吸机板面按钮 雾化键:打开或关闭药物雾化器 吸痰键:开始或结束吸痰程序 吸气保持键:手动激活吸气和延长吸气时间 将屏幕和显示亮度设置为亮或黑 选择主页面,以显示压力/流量波形 呼吸机后面板 电源开关 RS232串行接口 氧气压力管接头 电源插座 电位均衡接头 过滤器盖 呼吸机机械通气的目的 1 维持适当通气量 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要求 2 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3减少呼吸肌做功 4肺内雾化吸入治疗 5预防性机械通气 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呼吸机治疗相对禁忌 1 严重窒息或大咯血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做到减少气道阻力又能保证通气量供应) 2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4心肌梗塞继发呼吸衰竭 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1紧闭面罩 2经口气管插管 3经鼻腔气管插管 4气管切开插管 气管插管 套囊 充气阀 充气指示球 充气管 标准接口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 密封气道、固定导管 防止口咽分泌物和鼻饲管内容物进入下呼吸道 气囊的分类:高压低容气囊 低压高容气囊 气囊压力:25-30cmH2O 过高引起支气管粘膜溃疡甚至坏死 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定时监测,做好记录 气囊充气方法: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技术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 放气减压。 气囊测压表图片 两张 插管前病人准备 1 清除口鼻咽腔分泌物、血液和胃返流物 2取下义齿,检查有无牙齿松动。松动明显可以拔除,以防插管时脱落坠入 3清醒合作患者可先气管内喷雾局部表面麻醉 4神志不清下颌不松牙关紧闭者可给镇静剂和肌松剂 5 插管前如呼吸不佳,缺氧严重或用肌松剂者,可经简易呼吸器正压高浓度人工给氧后在气管插管 正确判断插管深度 1 插管前后听诊对比 2插入深度为男22—24cm,女20—22cm。 3插管后接正压通气可观察到 呼气时透明导管内有雾气出现,吸气时消失 两肺起伏明显 听着两肺呼吸音相同尤其是上叶 胃部没有气过水声,且胃肠无胀气 4有呼气末CO2监测仪时,:呼气时没有CO2,说明导管不再气管内,应拔出面罩供氧后重插 5拍胸片 证明导管位置 呼吸机使用前常规检查 1连接管路是否成一环路,连接正确 2整个管路是否漏气 3氧气压力检查 使用步骤 选择使用的机型及管道,连接管道并向湿化罐内加入湿化液 连接电源 连接气源 打开主机开关 调节通气支持模式及相应的各种参数 使用模拟肺试机,确保呼吸机工作正常 给病人带机 使用呼吸机30~60分钟后查血气,根据结果重新调节各参数。 常见通气模式 间歇正压通气(IPPV):潮气量、吸气时间及呼吸频率完全由呼吸机产生并控制,与病人的自主呼吸完全无关。主要用于没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中枢抑制病人.。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机按每分钟指令的次数和预定的潮气量给病人 呼吸, 不足的部分由病人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补充 。在逐渐脱呼吸机时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均由病人决定, 机器仅在一定的吸入氧浓度和压 力下送气。在脱机前使用。 呼吸机使用流程 连接呼吸机管路,湿化器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连接电源,连接气源 打开主机开关 调节通气支持模式及相应的各种参数 使用模拟肺试机,确保呼吸机工作正常 给病人带机 呼吸机治疗期间观察及护理 1.中枢神经系统 神志、瞳孔、知觉、神经反射、运动功能。 2.皮肤变化 面色潮红、多汗浅表静脉充盈提示二氧化碳潴留;肤色苍白、四肢末端湿冷提示低血压、休克、代谢性酸中毒; 口唇甲床青紫提示缺氧、末梢循环不良; 颈静脉怒张提示中心静脉压升高或固定气管导管的系带过紧。 3.气道分泌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