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学习甘南县“为民工程”典型经验.doc

 关于组织学习甘南县“为民工程”典型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家”字往大处写 甘南县实施“为民工程”创新行政管理解民难(一) □本报记者 常春晖 “甘南不大,就是一个家。”一走进甘南,就听到了县里的干部们说起这句话。   总归也是一个县,有着5个镇,37万人口,一人说上一句话,也够你听半年,敢称作是一个“家”,这“家”里的事儿就得管好!谁来管,怎么管,靠什么管?甘南县委书记梁光抛出的这个问题,答案是“为民工程”来承载——一本为民手册,751部岗位电话,一套严格的问责制度……织成网,连成片,干部转换角色,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儿来办,成了这个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打动作”。   春节前,梁光坐在记者对面,介绍该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策划实施的“为民工程”系列举措,如数家珍,从干部思想教育说到干部队伍建设,从作风转变说到为老百姓撑腰,说着说着,突然停了。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事儿。来了甘南,不妨走走看看。”梁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馒头店老板告了城管局的状   记者一行穿街走巷,来到了一个名叫“老四”的早餐馒头店,店面不大,老板乔艳红却很有名。为什么?去年7月,她一个电话把县城管局告了。   刚到雨季,乔艳红就发现隔壁的宾馆在她经营店面的屋顶围起栅栏堆放杂物,造成屋顶漏雨,几次协调未果,她只好找政府。“我打了热线电话,城管来的很及时,协调邻居帮忙解决这事,承诺限时给办,我挺满意。”   结果呢?眼瞅着时限已过,楼上的栅栏是拆了,可宾馆承诺恢复的屋顶防水层却迟迟未做,水照漏不误,城管部门也没啥动静了。看着水越滴越“欢”,乔女士生气了,抄起电话就打给了县纪检委,“我要告状。”县纪检委立即介入调查,最后做出对城管部门及负责人办事拖沓之风予以全县通报批评的决定,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事儿大了。   甘南县城管大队副队长林振中后来向乔艳红解释,他们原来想等天好一点,让宾馆业主把栅栏底下的墩儿抠掉,重新给做防水,没来得及和店里沟通,耽误了几天,就被她以“办事拖沓”举报了,成为全县大会上点名批评的对象,教训很深刻。“‘为民工程’刚启动,就给大家上了一课!”   乔艳红从哪里得来城管部门和县纪委的电话号码?甘南县《为民手册》。   甘南县将全县49个服务群众的重点部门单位和10个乡镇服务群众的重点事项进行梳理汇总,编制成一个手册,在全县挨家挨户发下去。手册涵盖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医疗、教育、救济、司法公证等相关服务内容,把办事部门、人员、流程、费用、时限写得详细明白,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   印制这本手册的,是甘南县为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为民办”)。为确保“为民工程”如期运转,甘南县成立了“县为民办”,专门负责群众咨询、受理举报、督促查办,确保群众的事有人管、有人办。“县为民办”设有为民导航电话5621188,全天24小时开通,随时为群众提供导航服务。群众拨打后,一来可以查询相关业务部门电话,二来可以随时反映问题,包括屋顶漏雨、垃圾成堆、噪声扰民等问题,这条热线,“来者不拒”。   同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县纪检委设立岗位监督电话‘5621177’,群众可以直接反映投诉,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县纪检委效能监察室主任王殿英说。   由此,这个16开的小册子,备受追捧。为啥?有了它,打了电话,就找到了人,敲开了门,办事真正“零门槛”。 “小马拉大车”与“四两拨千斤”   记者来到了“县为民办”。门脸不大,在一个不起眼的老楼里。   几间屋子有点拥挤,办公条件稍显简陋,但办公设备一应齐全。一脚迈进屋,正赶上工作人员接起市民打进来一个咨询电话:供暖的事儿。接线小伙细听、慢问、快记,告之办事流程,干脆利索,电话接完了,电子档案也跟着建完了,“这是为了方便打电话回访。”指着电脑,接电话的小伙说。   举全县之力搞这么一个“为民工程”,办公条件却有些寒酸,不禁让人发问:这“小马”是否能拉得动“大车”?正在疑惑之际,工作人员的电话又响了几次,市民问清雪的,反映路灯不亮的……工作人员都告诉了相关办公电话。   再听“县为民办”领导的介绍:“县里为县级领导、中层干部、站所队长、村支部书记、社区书记配备751部岗位电话,并且将电话号码每天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公示,群众有事可以通过导航热线查询电话或者直接拨打!”   这让记者想起了两件事:一是上午采访的功夫,梁光的电话响了两次,打电话的市民讲话声很大,情绪有些激动,但听完梁光的解释,电话那端降了分贝,明显灭了“火儿”;二是中午吃饭时,县委组织部长李淑艳接了个市民电话,扒了几口饭转身就办事去了!   原来,甘南县委有规定,为老百姓办事实行“三个马上”:对于群众诉求,工作人员不马上办的,直接给一把手打电话;一把手不马上解决的,直接给县纪委打电话;县纪委不马上派人到现场查办的,给县纪委书记或县委书记打

文档评论(0)

sifuds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