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doc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汉语言文学方向河南开封市教育学院奥鹏学习中心[20]12095161201001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李 琛   2014年3月 27日 由《文心雕龙·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 边疆 河南开封市教育学院奥鹏学习中心[20] 4 二、“知实难逢”的原因 4 三、批评鉴赏者如何“知音” 6 四、刘勰的批评观对于当今文学批评的意义 7 五、刘勰的批评观和鉴赏论存在的不足 7 六、参考文献 9 《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著作,二十世纪以来,关注它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甚至形成了专门研究《文心雕龙》的“龙学”。而要真正读懂《文心雕龙》,成为刘勰的“知音”,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本文从《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入手,着重分析“知实难逢”的原因,探索普通普通批评鉴赏者如何“知音”的方法,并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意义。 一、“知音”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 刘勰在《知音》篇开篇就发出“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的感叹,那么究竟什么是“知音”,为何刘勰开篇就呼唤知音呢?知音,最早指知道并懂得音乐。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钟子期是伯牙的“高山流水知音”,只有钟子期能听得出伯牙鼓琴的情志,于是钟子期一死,弹琴对于伯牙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也就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知音”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 姚斯曾说,“艺术只有作为‘为他之物’才能成为‘自在之物’,因此,被阅读和欣赏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的本质特征”[1]。同样,文学作品也需要被阅读、被欣赏、被认可,需要能懂得其内涵的“知音”。可见,“知音”是文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在文学活动中,“知音”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是文学作品被大众接受的重要环节,而“知音”的出现,正是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和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刘勰指出,“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这就是说,能够从朴实的文本当中见出作家独特光彩的只有“知音”。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将艺术批评的的四个坐标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在这个坐标中,他将“欣赏者”(本文指作家作品的“知音”)与“艺术家”列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2],同样可见“知音”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次,从“知音”的角度来看,成为作家作品的“知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批评鉴赏者只有经过深识鉴奥,才会领会作家的“为文之用心”,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才能享受“欢然内怿”的乐趣,从中不仅能见出作品对“知音”的作用。更能见出“知音”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二、“知实难逢”的原因 所谓“嘤其鸣已,求其友声” [3],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读者的愿望。然而却不是每个作家,每篇文章都能遇见知音。刘勰感慨“逢其知音,千载其一”是不无道理的,这一方面是他有感于自己的遭遇,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就文学批评与鉴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发。刘勰认为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作家和作品本身的客观情况,有来自批评者和鉴赏者的主观偏见和认识局限,等等。 首先,从批评鉴赏的客体方面来看,也就是从文本的自身情况来看,存在“音实难知”,“文情难鉴”的问题。“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砺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清难鉴,谁曰易分?”。麒麟和獐鹿、凤凰和野鸡相差极远,珠宝同石子完全不同,在阳光的照耀下,人们可以用明亮的眼睛观察他们的形态,然而鲁臣却把麒麟当作獐鹿,楚人却把野鸡当作凤凰,魏人把夜光璧当作怪石,宋人把燕国的石子当作宝珠。自然界中这些有具体物质形态的东西是本来是很容易辨别的,却还是发生了这样的谬误,何况是像文章这种内容情理复杂深奥东西呢?从作家来看,“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文章的人由于感情的触动,将感情

文档评论(0)

guanpanxiec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