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氨基酸的代谢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氨基酸的代谢要点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Chapter 7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氨基酸(amino acids)是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本章主要讨论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Section 1 Nutritional Function of Protein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 2. 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是合成体内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 3. 氧化供能,可占所需能量的18%。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人体每日须分解一定量的组织蛋白质,并以含氮终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须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之需。 由于食物中的含氮物主要是蛋白质,故可用氮的摄入量来代表蛋白质的摄入量。 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故每日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也维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就称为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1.氮总平衡:每日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大致相等,表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等,称为氮总平衡。此种情况见于正常成人。 2.氮正平衡:每日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称为氮正平衡。此种情况见于儿童、孕妇、病后恢复期。 3.氮负平衡:每日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称为氮负平衡。此种情况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结核、肿瘤),饥饿者,老人等。 根据计算,正常成人为维持氮的总平衡,每日需蛋白质35~ 45g。 为了长期保持氮总平衡,我国营养协会推荐,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应为70~80g。 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体内能够自行合成,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就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共8种): 赖氨酸(Lys) 色氨酸(Trp) 苯丙氨酸(Phe) 蛋氨酸(Met) 苏氨酸(Thr) 亮氨酸(Leu) 异亮氨酸(Ile) 缬氨酸(Val)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Section 3 General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 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和体内组织蛋白降解生成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脱氨基,即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和转氨基作用。 在这三种脱氨基作用中,以联合脱氨基作用最为重要。 (一)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transaminase)催化,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酸酮基的位置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而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相应的?-酮酸。? 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但甘、苏、赖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除外。 各种转氨酶(transaminase)均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 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ALT催化丙氨酸与?-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逆反应。 ALT在肝中活性较高,在肝的疾病时,可引起血清中ALT活性明显升高。 ⑵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AST催化天冬氨酸与?-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逆反应。 AST在心肌中活性较高,故在心肌疾患时,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二)氧化脱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以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为主。在骨骼肌和心肌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较低,该酶特异性强,只催化谷氨酸脱氢。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酮酸(?-ketoacid)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肝、肾等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嘌呤核苷酸循环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一种特殊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 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由于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较低,而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的活性较高,故采用此方式进行脱氨基。 三、?-酮酸的代谢 (一)再氨基化为氨基酸。 (二)转变为糖或脂: 1. 生糖氨基酸。 2. 生酮氨基酸:Leu,Lys。 3.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Phe,Tyr,Ile,Thr,Trp。(一两色素本来老) (三)氧化供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