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doc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摘要】 一定要加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要教会学生收集信息。二、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提供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设计信息数据不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信息。(三)、设计信息多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现,判断,有机取舍,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又因为我国的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较,书本知识比较丰富,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纯粹地传授知识,数学题往往只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学生总认为题目中必定有答案,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有用的,而且一定是不多不少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都被压抑了。为了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需要,一定要加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会学生收集信息。 1、从家庭生活中获取信息。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他们常常会对发生在家庭中的事情或他们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充满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学生所储备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沟通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的联系,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如在学生学习年、月、日之前,先让学生回去搜集近几年(1996——2008年)的年历卡,及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让学生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对年、月、日的知识产生好奇。而且在找年历、说年历以及有关小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内容。 2、从实践活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获取社会信息不可缺少的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给学生创设获取生活信息的机会。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一些常用的生活、学习用品价格,然后让学生当”营业员”,计算出购物的货款,如一支钢笔3.5元,买两支呢?四支呢?买多了是否有优惠价格?等等这样身临其境的生活数学会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充分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比如有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成人票每张2元,儿童票每张1元,50人起八折优惠,如何买票合算?通过讨论得出一位老师买2张儿童票正好2元,两位老师买4张票,加上46张儿童票,正好是50张票,这样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了,总共需要40元钱,1乘以50乘以0.8=40(元)这样省下了10元钱。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为将来适应社会提供了保障。 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提供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教师可在教学过程提供有关信息,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二年级有80人,三年级的人数是二年级的2倍,学生根据提供的这个信息,提出了”三年级有多少人?”、”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人?”、”二年级比三年级少多少人?”、”二、三年级共有多少人?”等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提问中看出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处理能力,信息越多,越复杂,越能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设计信息数据不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对某一问题考虑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前很少会有条件、数据齐全的情况,他们首先被收集、挑选、整理、比较,因此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一些信息、数据不全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并解决问题。例如:妈妈买了一件毛衣和一条裤子,一共花了多少钱?这种题目按照我们以前的教学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学生要解决这道题,必须知道一件毛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而今,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应在教学中适时的多呈现这种应用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了解市场有关信息,从而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生活能力。 3、设计信息多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判断,有机取舍,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具的条件常常是客观随意的,有时甚至杂乱无章,需要人们选择有用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的干扰,所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呈现信息时,条件可以是多余的,让学生在自然情况中,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判断、处理,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三年级有4个班,共120人,每人收集邮票20张,共收集邮票多少张?这里的4个班条件是多余的。再比如,一班45人,共植树9

文档评论(0)

dlive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