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先队中开展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的课题开题报告.doc

在少先队中开展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的课题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少先队中开展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的课题开题报告

在少先队中通过学习安庆名人文化(农业科技专家)来开展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的课题开题报告 二OO七年八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的设想 ????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但据最近有关调查表明:上海高学历群体中科学素养达标率仅为13.4%,比美国1990年同类群体达标率还低11.5个百分点;曾经2000年对北京市公务员科学素养的调查也显示,总体得分刚刚及格,近40%的公务员不知道DNA是什么。由此可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进行科技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造成和保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科技示范学校的集贤路小学和坐落在人杰地灵的安庆西郊的海口中心学校,这两所学校在多项互动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农业的实践活动较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思考着如何将两所学校的特色结合起来,寻找一个促进城乡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呢?通过在一次“安徽省科技示范园”参观活动中,我们认为:利用体验教育理论,开展以农业科技体验教育为主渠道,通过队员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以主人身份参与农业实践活动,获得真实体验,把劳动和做人做事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在进行劳动观念教育的同时,培养队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因此,我们两所学校决定自2006年至2008年进行《少先队中通过学习安庆名人文化(农业科技专家)来开展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的课题实验 。 在我们安庆有很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专家:何家庆是安徽安庆市人,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副会长。1984年,他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考察报告为中央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依据。1990年至1992年,他担任绩溪县科技副县长,被当地百姓称为“焦裕禄式的县长”。1998年,何家庆自费到大西南扶贫。历时305天,跨越8省区,行程31600公里,为108个县的芋农讲授魔芋栽培技术,经历艰辛而不悔。他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科技部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扶贫杰出贡献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还有在万利云和汪世龙身上,闪亮着金子般的品质,他们的艰难创业故事动人心扉—— 万利云: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汪世龙,年前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计划生育研究所,从事动物实验工作,是单位里有名的“科研迷”、“工作狂”,短短几年便取得4 项重大科研成果,但健康的身体却因积劳成疾变得十分虚弱。更为遗憾的是,他的双眼因疲劳过度而失明了。他:返故乡大有作为,她:迁户口愿为农妇怀宁,他们面临的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窘境,家人和乡亲们对他们的归来也感到不可思议。没有土地,他们就用仅有的积蓄租一亩;没有房子,就自己动手在田头搭个棚;没钱通电,就点蜡烛、煤油灯。为了建实验室,万利云借来板车拉砖运瓦,手上的血泡磨了一个又一个;汪世龙摸索着在泥泞小路上扛木料,不知栽了多少个跟头。   酷热的夏夜,简陋的住所兼实验室里,蚊虫乱飞,夫妇俩被叮咬得全身红肿。第一次试验探索简易快速的食用菌制种技术时,两人吃不好也睡不着,每天到菌种试验室观察好几次,像对待新生的婴儿。夜里一听到声音,他们就条件反射似地一骨碌爬起来,察看菌种有没有被老鼠破坏。一个星期过后,菌种陆续满瓶,成功率高达%,比常规制种缩短时间,且不需专用设备。第二个试验是利用纯长稻草进行室外大面积畦栽平菇,也打破常规,创造出亩产值超万元的纪录。在租用的土地上无法长期进行试验。此时,恰逢乡里进行第二轮土地调整,将户口迁到农村是获得土地的唯一办法。年,在别人千方百计花钱买城市户成地道的“农家妇”。从此,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一亩五分地上奏起了新的乐章:修建了日光温室和葡萄园,分别进行葡萄和平菇、甘蔗和平菇套种以及丝瓜架下种平菇的试验;引进了十几种蔬菜良种进行试种,均获得单位面积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在大棚内研制出平菇栽培新技术,获得了1 公斤料4 公斤菇的特高产记录,并开创了金针菇生料栽培的先例。   好夫妻:欲成事业赖坚心能有学问须笃志   为了让乡亲们掌握致富技术,他们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购买农业科普书籍、菌种、菜种和农用膜等,提供给乡亲们使用,帮助搞示范种植,而自己住的仍是一小间漏风的矮房。没有像样的家具和衣被,小小的陋室却是当地农民的“科技之家”。两人经常向周围菜农介绍良种,把从外地邮购的丝瓜、蕃茄、草莓等良种送给困难农户。在他们的带领下,海口镇涌现出一大批养菇、种菜能手。汪世龙说,他之所以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就是想用自己的专长带领大伙共同致富。万利云说:“过去,我只想当好丈夫这一名农业技术员的‘眼睛’。现在看到农村的文盲和科盲那么多,我感到更应该当好广大农民的‘眼睛’。让他们早日致富。” 至今,万利云和汪世龙已试制出个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食用菌母种并

文档评论(0)

dlive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