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法人: 1.1.3建设地点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 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2020070028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关于编制《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 5、《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92指标); 6、《规划》; 《河南科技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8、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2.2研究内容和范围 根据河南科技学院校区现状及该目前的在校生状况和招生情况,发展,。据此,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各方面现状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进行了论证,对建设规模、方案、设备选择、公用工程、环保、消防、节能、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3项目概述 1.3.1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占地面积1700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5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600余种。现有10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设17个教学院(系、部),4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有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3个,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目前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68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60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44人,其中专任教师96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70余人,“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3人,教授104人,副教授366人;博士、硕士74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4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32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盖钧镒、成卓敏等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性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双师型素质、双基地建设、双技能训练、双证书制度”“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开展了“专业+专项+专证”和“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2001年以来,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8项、河南省教改项目3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为96.0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课题1404项,获科技成果奖56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学校培育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双价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