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二轮历史全国通用专题复习专题一课件 第1讲.pptVIP

【创新设计】2016二轮历史全国通用专题复习专题一课件 第1讲.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审题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解题关键 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董仲舒的汉代儒学、宋明理学都被统治者采纳,故A项错误;B、D两项是对题干的错误阐释,排除。 答案 C 视角2 从思想差异角度考查诸子百家的主张 【考题6】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 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审题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儒学主张 辨析选项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拓展延伸】 1.不同史观审视百家争鸣 (1)唯物史观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2)阶级史观角度: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2.诸子百家对立主张的比较 (1)治国主张: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伦理观: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模块链接] 主题四 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考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 【考题7】 (2014·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重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解题思路 本题以古代商业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对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与秦汉经济政策举措的理解认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对“农商”的重视程度来回答;第三小问,从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目的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可归纳出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货币官铸、物价管理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拓展延伸】 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形成的措施及影响 (1)政治方面 ①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②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3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③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从经济上巩固政治统治。 (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连线高考] 【题源材料】 考古发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