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高二历史周测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7月8日高二历史周测 1.(2016·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 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 2.(2016·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3.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4.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5.《新唐书·列传·卷九十》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  )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6.(2016·荆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7.(2015·福州模拟)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  )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8.(2016·唐山质检)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国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9.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 时间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 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 B.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 10.(2016·黄冈模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1.江苏巡抚梁章钜对近代某条约的评价:“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  ) A.导致广州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B.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C.说明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导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12.(2016·保定模拟)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  ) 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 C.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D.力图保护自然经济 13.(2015·汕头模拟)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14.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世界:一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