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 考点22 文化经典试题 新人教版 .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 考点22 文化经典试题 新人教版 .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 考点22 文化经典试题 新人教版

PAGE  考点22 文化经典 1.(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 【解题指南】弄懂文字的“字面义”是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在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做实事求是的引申是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合理解答是第三步。 【解析】从两句话的意思来看,第①句是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会远离怨恨了”。第②句意思是“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很明显两位儒家先贤都提到“己”和“人”的关系,“躬自厚”“求诸己”都强调对自己的要求和反省。两者的不同在于第①句说的是“责”,第②句说的是“射”,如何“射”中,“不中”又当如何,当然“射”的意思是可以引申拓展的。 答案:(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意思对即可。)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会远离怨恨了。” ②孟子说:“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2.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内知识的掌握,亦有对文句意思理解的考查,比较容易。《论语》中有:“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赞扬的就是颜回,《论语》中也经常提到君子不耻“恶衣恶食”。 答案:颜子 恶衣恶食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观点的理解。第一则材料孔子强调“贫而乐,富而好礼”;第二则材料说明要有“贫而无怨”的心态;第三则材料孔子赞同颜回“贫而乐”的精神,提倡子路“不耻恶衣恶食”的精神。 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附【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还比不上贫穷却很快乐,富有却谦逊好礼。” 孔子说:“贫穷的时候没有抱怨不容易做到,而富贵了不骄纵却容易做到。” 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却仍然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子路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他们都是所谓的不以粗陋的衣食为耻的人。 3.(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说,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中字词的理解能力。第一则是白话文,第二则文字选自清代刘开的《问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则从“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可以得出“问”是疑问的意思。第二则从向三种人发问,得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