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6.doc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6.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6.doc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二、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和《孟子》的特点(结合扩展资料中的相关知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 行王道 制民产,省刑薄赋 仁政 性善论 “人皆有不忍之心” 民本论 “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的仁政思想:(八点,,见参考资料P156)  = 1 \* GB3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 2 \* GB3 ②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 3 \* GB3 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 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粗具论说文的特征。 孟子名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学生正音,教师投影。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诵读指导。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讨论交流后,点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板书]  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 疑问。(措施、对比、疑问) 文章思路 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设喻、结论) 三、(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王之始 ;王道这成 ; 应有态度) 四、课文分析   1、思考:“五十步笑百米”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以五十步笑百步”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比喻贴切,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2、学生对照板书,试背课文第一、二部分   3、教师示范背诵第一节,指导背诵方法 点拨:找重点句,划小层,理思路,注意层与层的联系,???意关键词句,同桌提示背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   2.归纳文中的多义词的含义。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