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6.doc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6.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6.doc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第一、二小节。  2.“以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分析理解   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1、孟子否定了魏国及其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适度归纳整理,适当补充说明,适时板书内容框架,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背诵。 2、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孟子在严厉批评他之后,为什么接着又说“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认识孟子性善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认为人应该从善,他反对统治者残害人民,批评虐政暴君毫不留情;另一方面,他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善,因为人人都有“善端”,只要自觉扩充它,就能养成高尚道德。所以,在孟子看来,梁惠王如果不把百姓苦难归罪于年成,就一定能自反,就会舍霸道而就王道,去虐政而行仁政,结果就会使天下归服。   3、指导学生背诵第3-5节。 三、品味鉴赏   归纳总结本文所体现的孟子散文的特点。(艺术特点)   ①结构严谨。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文章三部分结尾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部分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比喻说明。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③排偶句式。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学生齐读第三部分,体味文章的气势) 四、总结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把它发展。他提倡“仁政”的主要之点也为“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表现出重视争取民心的政治眼光。在争取民心上,表现最充分的是民为国本的民本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体现在《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中,他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进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对百姓进行教养,使民心归顺。至此,百姓安居乐业,“黎民不饥不寒”,王道可成了。在对梁惠王的循循善诱中,孟子抓住重视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虽然在这一篇里,他没有提民为贵,但是在阐述中已明确地表现出来,只是有一些小恩小惠式的救灾措施,是不能使百姓人心归顺的,只有去除苛政、酷政,真正地以百姓为重.使百姓能够在这个国家里“无憾”地生活,得到充分的教养,才是治国的根本。他的思想有着积极、现实的意义,但在重武力,强调征伐的时代,又是远离现实而不切实际的,因而不被采用。 讨 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罪〗归罪 2、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4、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三)句式 1、状语后置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2、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3、判断句 = 1 \* GB3 ①是亦走也 = 2 \* GB3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