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寡人之于国也》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9.doc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9.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9.doc

PAGE  PAGE 4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教学磁带、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设想 1.从结构分析入手使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本文虽是一篇谈话记录,但结构完整,可以视为一篇短论。全文可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第1至4段)写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回答梁惠王的问题,实际意思是说梁惠王的移民移粟之举不过是行小惠而已,而其好战残民则与邻国之君无异,所以天下之民不至;后一部分(第5至7段)写孟子因势利导,提出使天下之民归附的主张,即实行王道,“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前后关联十分紧密。再从行文看,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而又两次提到“凶”年,已暗含“罪岁”之意;结尾则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应之,可谓首尾圆合。弄清文章结构上的这个特点,大意不难掌握了。 2.作适当讲解以解决难点,突出重点 本文重点是后一部分,难点也是这一部分,因为这里说的是孟子的“王道”思想,它既是本文主旨所在,又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学生读这一部分如果只看到孟子所描绘的那个“王道乐土”,而不了解它的实质,其记诵恐怕难以持久。办法是:(1)联系复背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启发学生认识“道”与“人和”的关系,这个“道”就是本文说的“王道”,即施行仁政;(2)联系《孟子·梁惠王》(上、下卷)中的有关章节讲讲孟子的“保民”思想,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这一步要放到学生基本成诵之后来做,而且只能占少量时间。 3.注意启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这篇谈话其实包含着不少的“潜台词”,如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作一点分析,学生定会感兴趣的;对于孟子言辞的技巧也应给予注意,他的设喻十分巧妙,正所谓“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后汉赵岐《〈孟子〉题辞》),颇能发人深思。 二、诵读的准备 1.简介这次谈话的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2.划分结构层次 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划出跟课文结构密切相关的三句话,并初步归纳每段话的大意。这三句话是: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三句话又可以作为记诵的支撑点。) 对这类课文的结构划分应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关键是要将层次划分清楚。本文层次如下: ①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 ②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含蓄地说明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③孟子论“王道之始”──“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④孟子论制民之产; ⑤孟子指出,只有保民,才能使民归附。 这件工作应在课堂上做,时间不超过5分钟。教师所应指出的是:后三层是孟子“王道”思想的纲领性说明,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三、诵读指导 1.第1层指导要点 ①首句总起兼与末句“民不加多”一问对针。焉、耳、矣三个语气助词叠用,加强了委婉、伤感语气。试以此句跟“寡人于国尽心”相比较,即可品味出说话人的慨叹语气,有抱怨劳而无功之意。此句应读得舒缓。 ②第二句直承首句。“移民”,就食于外地;“移粟”,赈其老幼之不能移者。“河东凶亦然”:这是省文,即“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之省。全句两小层,要读得分明。 ③第三句转入与“邻国之政”相比,由此逼出下面的问题。 ④用“何也”发问,困惑不解之意甚明。 2.第2层指导要点 ①“孟子对曰”一节先设喻后设问。“王好战”,表面上是说“以战喻”的原因,实际早已暗含了对问题的答复:好战残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请以战喻”后可作稍长停顿。结尾“则何如”,是征询对方意见口气,实际是让对方入我彀中。 ②“直不百步耳”指笑者而言,故下句云“是亦走也”。 ③“王如知此”,其深层意思是:“邻国不恤其民,惠王能行小惠,然皆不能行王道以养其民,不可以此而笑彼也”(引朱熹注)。其后亦应作稍长停顿。 3.第3层指导要点 ①此层兼用排比和连环两种句法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