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态环境保护 规范训练(湘教版选修6).doc

3.3 生态环境保护 规范训练(湘教版选修6).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保护植被1、23、6、74保护生物多样性58一、选择题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大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题中的关键词是“首要目标”,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该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发展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据此完成2~3题。 2.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在发展农业生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旱涝灾害 B.水土流失 C.地表植被保护 D.土壤盐渍化 3.下列农业发展不符合生态农业观点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 B.西双版纳的立体农业 C.大力开垦三江平原,增加粮食种植 D.我国发展的种养结合型庭院经济模式 解析:第2题,三地均以灌溉农业为主,在这些地区,水分蒸发旺盛,很容易导致盐分在地表积聚过多形成土壤盐渍化问题。第3题,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环境效益,应该加以保护,不能大肆开发。 答案:2.D 3.C 4.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利用新疆的光热资源,种植长绒棉、瓜果等作物 ③退耕还牧、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④西藏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大面积种植长绒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西藏地区虽太阳辐射最强,但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长绒棉,否则,经济效益不理想且易引发生态破坏。 答案:A 5.近几年来,我国南方水面充斥疯长成灾的水葫芦,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外来生物不会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B.外来入侵物种有时造成本地物种的消失与灭绝 C.生态平衡不会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 D.所有外来物种都会对本地生态系统有益 解析:外来物种会破坏已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危害。 答案:B 二、综合题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来自《内蒙古统计年鉴2004》,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全区人口561.7万,2003年达到2 379.6万,56年间增加了3.2倍,耕地由1947年的396.7万公顷增至1999年的752.4万公顷,新开耕地355.7万公顷。 材料二 见图和表。 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毫米)-20~-2416~20200~350年蒸发量(毫米)大风的日数占全 年的比例(%)每平均7~8级 大风日数2 000~2 70040~5080(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________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土地荒漠化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3)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发展策略。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进行总结。(2)自然因素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及不合理的生产活动。(3)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组织答案要注意有理有据。 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 水分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大风日数多;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放牧,实行轮牧,在水草资源较好的地区建立“草库伦”;发展以草原牧民生活为特色的旅游业等。 7.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据统计,图中A省中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61万公顷,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有12万公顷。 (1)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