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5(苏教版必修4).doc

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5(苏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5(苏教版必修4).doc

PAGE4 / NUMPAGES4 4.3.2《登高》共1课时教学实录5(苏教版必修4)   师: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登高》。   (板书课题 作者)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幻灯片)   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冠是什么意思?生:第一。在众多的七言律诗中,它数第一,可见这首诗歌不同一般,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师:(配乐朗诵。)   师:想把这首诗歌读好吗?   生:想。   师:读一遍试试。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也很有气势,但诗中丰富的情感还没有读出来。要想读好一首诗,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能读得很到位。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生:(讨论交流。)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哪些句子侧重于写景?哪些句子侧重于抒情?   生:回答。   师随机评价。问:在后两联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   生:悲、   师:那么在前两联中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通过写景,借景抒情。   师:首联写了哪些景呢?   生:风、……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六种景连缀起来,形成一幅图画,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而你就是那位登高赏景的人。   生:描述   师:真是一幅明丽清爽(或凄美)的画面,把你的情感倾注其中,用你优美的声音把首联诗句给大家吟诵一遍,好吗?   生读。   师:略作评价。(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有味了)   师:本诗中为何用啸而不用啼?李白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有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啸和啼有区别吗?   师:(出示《满江红》中的相关句子)岳飞为什么仰天长啸?   生:因为有愤懑,需要宣泄。   师:有愤懑需要宣泄,既然我们揣摩出了这种情感,哪位同学能把首联读一下?(指导到位 啸字要拉长声音,要重读)   师:颔联只写了两种景,分别是   生:落木和长江。   师:和首联的六种景相比,境界是渐大还是渐小?   生:渐大?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无边,不尽   师: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给人以包容宇宙之感,好像是天地万物尽在我心中,真的好阔大呀。   师:境界越是阔大,人就――   生:越显得渺小。   师:长江越是无穷,人生就——   生:越显得短暂。   师:让我们把这种开阔,这种气势,这种包容之感通过我们的声音传达出来。生读。   老师把前两联做了如下改动:   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   和原诗句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回答。   师:引导学生明确少了两个词语,诗句就缺少了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觉来。   师:前两联凄清阔大的景象不正是诗人悲伤心情的体现吗?由于诗人郁积在心中的悲愤之情太多了,以至于借景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的悲伤,于是他直抒胸臆,写出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生:自主回答。(要有适当的引导和评价,可加入作者身世的介绍)   永泰元年( 765 ) 五月,离开浣花溪草堂南下,从戎州到渝州,六月到忠州,秋,到云安,居住在那里。   大历元年( 766 ) 春,从云安到夔州。   大历二年( 767 ) 在夔州。春,迁到赤甲。秋,迁到东屯。不久,又从东屯回到赤甲。   师:(出示罗大经的解释,重点解释“台,高迥处也”这一层悲学生很难看到)   师:“台,高迥处也”也是一层悲,悲在何处呢,我想听听大家的理解。   生:自主发言(可能说不到位)   师:登高则视野开阔,人越发显得渺小,孤独空旷、人生短暂之感会油然而生。因此古人登高多有感慨,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   可见诗人杜甫构思之精巧,笔力之深厚。   由此看来诗人是一位非常可怜的老人,身世太凄苦了。同学们要想办法把这层层悲苦通过你的声音传达出来。   (练习诵读,注意重音)练习诵读就是这样,首先要理解字面意思,把握诗歌内容,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然后把诗人多变的情感通过我们多变的声音(抑扬顿挫、重音、换气等)传达出来。   老师现在有一困惑:   这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