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鲁人版必修一).ppt

4.7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鲁人版必修一).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7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鲁人版必修一).ppt

烛之武退秦师 一、了解《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传》,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史记言——《尚书》,右史记事——《春秋》) ;史传体例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最大的编年体是《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凡是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 4.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5.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后汉书》。 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二、文本研读 (一)、研读第1段 1.指出红色字的词类活用及意义。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指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以其无礼于晋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4.翻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问:开头的叙事,对全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左传》背景材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秦晋之好、之匹、之盟、之约、之偶);(二)、研读第2段 1.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无能为也已 2.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3.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公从之 犹不如人 无能为也已 今急而求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是寡人之过也 5.翻译。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问1: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烛之武临危受命。 问2:从“公从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可看出郑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3:烛之武为何一“辞”一“许”?又可知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三)研读第3段 问1: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退师? (1)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欲扬先抑) (2)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3)说明舍郑对秦有利无害。 (4)挑拨秦晋两国关系,晋国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问2:怎样理解“夜缒而出 ”? 问3:从秦退师看,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烛之武说退秦师;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